范子爱高卧,家政付儿孙。
将身比瞑目,达理吾所尊。
前日过所居,蔓草深闭门。
范子欠伸起,性寡笑与言。
相与寻幽寺,复将坐前轩。
斜阳满庭下,不厌鸟雀喧。
擘云青山秀,经雨野水浑。
念此景清旷,非君谁与论。
少年一倾盖,白首义弥敦。
颓然各忘返,明月照黄昏。
范子爱高卧,家政付儿孙。
将身比瞑目,达理吾所尊。
前日过所居,蔓草深闭门。
范子欠伸起,性寡笑与言。
相与寻幽寺,复将坐前轩。
斜阳满庭下,不厌鸟雀喧。
擘云青山秀,经雨野水浑。
念此景清旷,非君谁与论。
少年一倾盖,白首义弥敦。
颓然各忘返,明月照黄昏。
这首诗描绘了对友人范清老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首句“范子爱高卧,家政付儿孙”展现了范清老的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他将家庭事务托付给子孙,自己则选择隐居高卧,追求内心的宁静。
接着,“将身比瞑目,达理吾所尊”表达了对范清老智慧和豁达的理解与尊重,认为他的生活选择是通达事理的表现。诗人通过对比自身与范清老的生活方式,突出了对后者生活方式的钦佩。
“前日过所居,蔓草深闭门”描述了诗人过去拜访范清老时的情景,门前长满了杂草,门户紧闭,暗示着范清老的生活状态与世隔绝,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自然和谐之美。
“范子欠伸起,性寡笑与言”描绘了范清老在诗人来访时的反应,他以一种平静而寡言的态度回应,这与他内敛的性格相符合,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相与寻幽寺,复将坐前轩”表现了两人共同探索幽静寺庙,享受宁静时光的过程,进一步深化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斜阳满庭下,不厌鸟雀喧”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庭院中的景象,虽然鸟雀的叫声可能在他人看来有些嘈杂,但在诗人眼中,这却是自然之美的体现,与范清老的生活哲学相契合。
“擘云青山秀,经雨野水浑”通过比喻和对比,赞美了青山的秀丽与雨水后野水的浑浊,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动态美。
“念此景清旷,非君谁与论”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感慨,认为只有像范清老这样的智者才能真正理解并欣赏这种清旷之美。
“少年一倾盖,白首义弥敦”回忆了两人年轻时的相遇,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友情愈发深厚,体现了深厚的友谊能够跨越时间的考验。
“颓然各忘返,明月照黄昏”最后两句描绘了两人沉浸在美景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到明月升起,黄昏降临,才意识到时间的宝贵,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范清老生活态度的描绘,以及与之共度美好时光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
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
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至此千载后,传是何如人。
人生未死间,不能忘其身。
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
缯絮足禦寒,何必锦绣文。
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
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沈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闇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新乐府.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沈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松柏化为心,闇合双鬟逐君去。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https://shici.929r.com/shici/AIT7rnqR.html
凄凄感时节,望望临沣涘。
翠岭明华秋,高天澄遥滓。
川寒流愈迅,霜交物初委。
林叶索已空,晨禽迎飙起。
时菊乃盈泛,浊醪自为美。
良游虽可娱,殷念在之子。
人生不自省,营欲无终已。
孰能同一酌,陶然冥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