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阳膏腴地,一岁或三熟。
可怜草地人,不得饱糜粥。
里正催租来捉人,林投有洞去藏身。
昼伏夜归饥不忍,归来惟对甑中尘。
曩者城中来,曾见城中客。
峨峨称大家,丹艧间金碧。
丰衣美食如山积,不如卖女图朝夕。
使侬莫作沟中瘠,女事贵人两有益。
吁嗟乎,坠茵坠溷不可知,飞絮飞花岂有择。
君不见,石濠别,幽怨声,流民图,凄凉色。
台阳膏腴地,一岁或三熟。
可怜草地人,不得饱糜粥。
里正催租来捉人,林投有洞去藏身。
昼伏夜归饥不忍,归来惟对甑中尘。
曩者城中来,曾见城中客。
峨峨称大家,丹艧间金碧。
丰衣美食如山积,不如卖女图朝夕。
使侬莫作沟中瘠,女事贵人两有益。
吁嗟乎,坠茵坠溷不可知,飞絮飞花岂有择。
君不见,石濠别,幽怨声,流民图,凄凉色。
这首诗《草地人》由清代诗人李华所作,描绘了底层人民在苛捐杂税下的悲惨生活。诗中通过对比台阳膏腴之地与草地人的命运,展现了社会不公与贫富差距的鲜明对比。
首句“台阳膏腴地,一岁或三熟”描绘了肥沃土地上一年能收获三次的富饶景象,反衬出下文草地人的贫困生活。接着,“可怜草地人,不得饱糜粥”直接点明了草地人的困苦,他们无法享受到丰盛的食物。
“里正催租来捉人,林投有洞去藏身”描述了官府征税的严苛,迫使草地人不得不逃入深山以避祸。而“昼伏夜归饥不忍,归来惟对甑中尘”则进一步展示了他们的生活状态——白天躲藏,夜晚回家,饥饿难忍,家中只有尘土相伴。
“曩者城中来,曾见城中客。峨峨称大家,丹艧间金碧。丰衣美食如山积,不如卖女图朝夕。”这一段通过对比城中富人与草地人的生活,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贫富悬殊。城中富人们丰衣足食,生活奢华,而草地人为了生存,不惜将女儿卖与他人。
“使侬莫作沟中瘠,女事贵人两有益。”表达了对草地人处境的同情,希望他们不要沦落至如此悲惨的地步,同时暗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低下。
最后,“吁嗟乎,坠茵坠溷不可知,飞絮飞花岂有择。”诗人感叹,无论是高贵还是低贱,都难以预料未来,就像飘落的花瓣和灰尘一样,没有选择的余地。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对比,反映了清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批判。
昔我官白下,屡到清江上。
清江众君子,我友或我丈。
至今过其邦,眷恋若乡党。
几思结庐居,风流共来往。
柰何怀玉山,挽我不我放。
去年五溪归,泊家长沙国。
长沙今洙泗,不但谈贾屈。
梁吴兄弟游,两周新旧识。
咸能不我鄙,更复成我益。
其馀或一见,往往情如昔。
自疑长沙人,宛类清江时。
官期纵卒卒,行计犹迟迟。
出门即风雪,怅此将安之。
然薪旋烧酒,借笔追索诗。
诗成何所属,兴落古湘西。
朝昏困薪水,寒暑念裘葛。
度日少复佳,此岁又已卒。
崎岖向行旅,蹭蹬遭羁絷。
故人肯留连,客况免羞涩。
阴天苦错莫,梅事去飘忽。
要寻幽遐地,共作须臾集。
徐陵峻诗坛,王衍深理窟。
我独愧其家,徒穷赖如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