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德固宜祀,高文宁可埋。
凄凉危像设,渍蚀半莓苔。
昧尔前贤贵,空令见者哀。
欲言宁我听,小立谩徘徊。
潜德固宜祀,高文宁可埋。
凄凉危像设,渍蚀半莓苔。
昧尔前贤贵,空令见者哀。
欲言宁我听,小立谩徘徊。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对中国古代圣贤孺子祠的凭吊和感慨。首句“潜德固宜祀”表达了对孺子深藏不露的美德应得到祭祀的认同,暗示其人品高尚。次句“高文宁可埋”则强调了孺子的文章才华不应被埋没,表达了对其文学成就的敬仰。
“凄凉危像设”描绘了祠堂中的雕像因岁月流逝而显得孤独凄凉,半是莓苔覆盖,显示出历史的沧桑感。诗人通过“昧尔前贤贵”表达了对先贤地位被忽视的遗憾,以及“空令见者哀”流露出对后人未能充分理解与敬仰的哀叹。
最后两句“欲言宁我听,小立谩徘徊”,诗人似乎在自问,如果想要传达孺子的精神,是否有人能真正倾听?他独自站立,徒然徘徊,表达了对孺子身后寂寞的深深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着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后世的警醒。
王母梦中,石佛象骨。峰前鳖鼻,僧蓝棋布。
闽山神秀,尽钟于是。提石蛇,与夺出其掌握。
居德云,大千乃其游戏。
使著书辅教,则联珠贯璧,不作道原作伫灵。
使俨临万众,则雷轰电激,不为德山为临济。
天其有意于斯文,则无使袖手云山,友麋鹿而混吾曹于此世。
同时出家,先我闻道。既为我友,又为我兄。
浮云会散,初无定踪。晚喜其归,雪山之东。
长松片石,相对两翁。
遽乘六牙香象,雨后峨嵋扫空。
冰片满街留不住,使人不能无所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