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缄幽信自襄阳,上报先生去岁亡。
山客为医翻贳药,野僧因吊却焚香。
峰头孤冢为云穴,松下灵筵是石床。
宗炳死来君又去,终身不复到柴桑。
一缄幽信自襄阳,上报先生去岁亡。
山客为医翻贳药,野僧因吊却焚香。
峰头孤冢为云穴,松下灵筵是石床。
宗炳死来君又去,终身不复到柴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名为《伤史拱山人》。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哀伤和怀念之情。
“一缄幽信自襄阳,上报先生去岁亡。”这里,诗人通过“一缄幽信”传达了远方的消息,报告了一位尊敬的先生在去年已然离世。这两句表明了诗人的悲痛和对逝者的思念。
“山客为医翻贳药,野僧因吊却焚香。”这两句描绘出一种荒凉孤寂的景象。“山客”可能是指一位隐居在深山中的医者,而“野僧”则是指田野间的一位和尚。他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着纪念,一个翻阅药书,另一个点燃香烛。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逝者的追思,也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孤独。
“峰头孤冢为云穴,松下灵筵是石床。”这里,“峰头孤冢”和“松下灵筵”,都象征着墓地的寂寞。“云穴”和“石床”则给人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增添了诗中的悲凉氛围。
“宗炳死来君又去,终身不复到柴桑。”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失落感。这里,“宗炳”可能是另一位故人的名字,“君又去”则意味着诗人自己也将离开那个地方。而“终身不复到柴桑”,则是诗人对那块曾经与朋友共同生活过的地方誓言永不再回,表达了一种永恒的告别。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哀思和对逝者的追忆。
孤峰临万象,秋气何高清。
天际南郡出,林端西江明。
山门二缁叟,振锡闻幽声。
心照有无界,业悬前后生。
虽知真机静,尚与爱网并。
方首金门路,未遑参道情。
五月长斋戒,深居绝送迎。
不离通德里,便是法王城。
举目皆僧事,全家少俗情。
精修无上道,结念未来生。
宾閤缁衣占,书堂信鼓鸣。
戏童为塔象,啼鸟学经声。
黍用青菰角,葵承玉露烹。
马家供薏苡,刘氏饷芜菁。
暗网笼歌扇,流尘晦酒铛。
不知何次道,作佛几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