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陵园月似霜,风烟寝庙只斜阳。
空埋衰草燕山下,不见流泉灞水傍。
实录几人收纪注,前朝谁复谅兴亡。
江南父老传消息,犹自衔哀问定王。
十二陵园月似霜,风烟寝庙只斜阳。
空埋衰草燕山下,不见流泉灞水傍。
实录几人收纪注,前朝谁复谅兴亡。
江南父老传消息,犹自衔哀问定王。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的沧桑与哀思。首联“十二陵园月似霜,风烟寝庙只斜阳”以月如霜、风烟缭绕、夕阳西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肃穆的氛围,暗示着历史的沉寂与哀悼之情。颔联“空埋衰草燕山下,不见流泉灞水傍”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氛围,衰草覆盖的燕山下,流泉在灞水旁已不复存在,象征着往昔的繁华与生机如今已成过往云烟。
颈联“实录几人收纪注,前朝谁复谅兴亡”则表达了对历史记载与兴衰更替的感慨。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能真实记录并理解前朝兴衰的人寥寥无几,这不仅是对历史记忆的哀叹,也是对现实遗忘的忧思。
尾联“江南父老传消息,犹自衔哀问定王”将视角转向现实,江南的老人们仍在传递着关于过去的消息,他们心中仍存着对过去的哀思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尤其是对定王的询问,既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过去的深情缅怀,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洞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