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抚柩别,一身骑马回。
寒烟半堂影,烬火满庭灰。
稚女凭人问,病夫空自哀。
潘安寄新咏,仍是夜深来。
十里抚柩别,一身骑马回。
寒烟半堂影,烬火满庭灰。
稚女凭人问,病夫空自哀。
潘安寄新咏,仍是夜深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战场上与家人告别的情景,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和人物情感的刻画,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离别之苦和家庭之悲。
"十里抚柩别,一身骑马回。" 这两句以动作开篇,强调了将军匆忙离去的情形。"抚柩"指的是触摸棺木,意味着与死者告别,而"一身骑马回"则表现出将军迅速返回战场的决心。
"寒烟半堂影,烬火满庭灰。" 这两句通过对家宅景象的描绘,传达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荒凉。"寒烟"可能是指战后残留的硝烟,而"半堂影"则隐喻着家庭的不完整和悲伤。"烬火"和"满庭灰"更直接地表明了家园被毁的景象。
"稚女凭人问,病夫空自哀。" 这两句聚焦于留守的家庭成员,特别是年幼的女儿和生病的父亲,他们在战乱中表现出的无助和悲伤。"稚女凭人问"描绘了孩子对离去者的询问,而"病夫空自哀"则展现了家中的老弱之人的悲凉。
"潘安寄新咏,仍是夜深来。" 最后两句可能是在引用历史上的美女潘安的故事,以此比喻战争中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不舍。"夜深来"则增添了一种无奈和悲凉的情绪。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战乱时代家庭的苦难和个人情感的复杂性,是一首充满深刻内涵的战争题材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