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泉谁不赏,独见尔情高。
投石轻龙窟,临流笑鹭涛。
折荷为片席,洒水净方袍。
剡路逢禅侣,多应问我曹。
云泉谁不赏,独见尔情高。
投石轻龙窟,临流笑鹭涛。
折荷为片席,洒水净方袍。
剡路逢禅侣,多应问我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尚游历山水的画面,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开篇“云泉谁不赏,独见尔情高”表明诗人对云雾缭绕的泉水有着特别的情感,而这份情感似乎只有心灵相通的人才能理解。
接下来的“投石轻龙窟,临流笑鹭涛”则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幕。龙窟和鹭涛都是山水间常见的景象,但在这里它们被赋予了一种神秘和生动的气息,彰显出诗人的情感投入。
“折荷为片席,洒水净方袍”这两句更进一步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亲近的生活状态。折下荷叶作为坐席,洒水清洗衣袍,都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这在当时文人的生活中并不多见。
最后,“剡路逢禅侣,多应问我曹”则是诗人与同道中人相遇的一段情景。这里的“剡路”指的是偏僻的小路,而“禅侣”则是指那些修行禅法的僧侣。这两句传递出一种对精神寄托和交流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
温公天下士,百计兴艰危。
大厦势已倾,意欲一木支。
功名等山岳,德泽均雨露。
奈何谈笑间,而取鬼神怒。
鬼神岂不鉴,忠义当扶持。
一见亦何伤,冥路俄与期。
似非理所安,端恐数应尽。
邂逅不可逃,纷纷遂为信。
孔子昔有言,既敬亦须远。
三复而三思,临风更三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