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情未到忘情天,究是凡夫不是仙。
纵不著魔应自笑,此情种在廿年前。
忘情未到忘情天,究是凡夫不是仙。
纵不著魔应自笑,此情种在廿年前。
这首诗《拟小游仙(其八)》由许南英于清末近现代初创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情感与人性的深刻洞察。
首句“忘情未到忘情天”,以“忘情”为题眼,暗示了情感的复杂与难以彻底摆脱。诗人似乎在探讨情感的边界与极限,表达了一种既渴望超越又难以完全割舍的情感状态。这里的“忘情天”可能象征着情感的极致或某种超脱的境界,但“未到”二字则表明了这种追求的艰难与未竟。
次句“究是凡夫不是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于自身情感状态的自我认知。他意识到自己虽非仙人,却也并非寻常之辈,而是处于一种介于凡人与超脱之间的情感状态。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我身份的反思,也暗含了对情感世界中凡人与仙人的辩证理解。
第三句“纵不著魔应自笑”,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情感与人性的关系。这里的“著魔”可能指陷入情感的困扰或痴迷,而“不著魔”则意味着保持清醒与理智。诗人似乎在说,即使不被情感所困扰,也应对此保持一种自嘲的态度,暗示了对情感复杂性的理解和接纳。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情感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幽默感。
最后一句“此情种在廿年前”,将情感的根源追溯至二十年前,强调了情感的长久与深远影响。这句话不仅揭示了情感的延续性,还可能蕴含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它提醒读者,情感的种子可能早已在心中生根发芽,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逐渐成长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性与情感世界的深刻洞察。它不仅探讨了情感的复杂性与难以完全摆脱的特性,还触及了个体在情感与理性之间的挣扎与平衡,以及情感对个人生活持久的影响。
永栖无缓阻,悷思时为防。
漂漂中自合,遇物资所详。
幽姿终见迥,清晖亦与亢。
平蹙固异安,聊虑矜未央。
纷然赴柔节,属要更屡忘。
揽君意气盛,使我心志长。
正说示区理,植思去所妨。
静默有深态,神锋匪萧浪。
峥嵘散条纪,慷慨恣霸王。
与论天下事,历历为我伤。
斯入信龙蠖,良会多彷徨。
策奇及涤体,俯仰何洋洋。
读书兼射猎,不屑夷门傍。
惜此然诺心,十年不得扬。
逢君青冥器,往往无尽藏。
知己真难酬,中夜恒怏怏。
念此苕华发,严志同秋霜。
金吾驰骑东复西,督兵万指平沙堤。
传言筑路拜新相,恐与九衢同一泥。
夜来上在蓬莱宿,手写姓名符梦卜。
连诏黄门下北扉,趣草赞辞登力牧。
平明剑佩罗东阁,大字满行书德业。
谒者长言告紫宸,感召一庭和气合。
上心喜曰予良弼,未谢急宣令直笔。
群吏迎归政事堂,指顾之间歌画一。
午漏初移催入马,宝带盘腰印垂胯。
归来冠盖烂盈门,异口同音贺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