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瀑悬百仞,五瀑方到地。
每缘岚雾开,略想峰头翠。
即此料泉源,应从白云坠。
攀藤渐跻陟,屡息始能诣。
谁谓孤峭中,忽有桃源事。
鸡犬散村落,竹木成位置。
连畴溪女桑,卓午樵人市。
向来五瀑布,平流若沟隧。
十里方下山,人家在天际。
一瀑悬百仞,五瀑方到地。
每缘岚雾开,略想峰头翠。
即此料泉源,应从白云坠。
攀藤渐跻陟,屡息始能诣。
谁谓孤峭中,忽有桃源事。
鸡犬散村落,竹木成位置。
连畴溪女桑,卓午樵人市。
向来五瀑布,平流若沟隧。
十里方下山,人家在天际。
这首明代诗人陶望龄的《游五泄六首(其五)紫阆》描绘了瀑布和山间田园的美丽景象。首句“一瀑悬百仞,五瀑方到地”展现了瀑布壮观的垂直落差,如同百丈高崖上奔腾而下的水流。接着,“每缘岚雾开,略想峰头翠”写出了瀑布在云雾缭绕中的神秘与秀美,仿佛峰顶的翠绿透过雾气若隐若现。
诗人想象泉水源头来自云端,通过攀藤登山的艰辛过程,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谁谓孤峭中,忽有桃源事”借用桃花源的典故,感叹在这险峻的山崖之间竟隐藏着如世外桃源般的宁静生活。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山村的安宁景象:鸡犬之声、竹木环绕的村庄,溪边的蚕桑田和午后的樵夫集市,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田园画卷。
最后,诗人以“向来五瀑布,平流若沟隧”描述了瀑布平缓流淌后,如同沟渠一般的景象,而十里之外的人家则显得遥远而渺小,增添了空间的辽阔感。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五泄山水的壮丽与乡村生活的宁静,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理粲万象,孰妙孰徼。卓彼南山,目游心讨。
露气澄澈,净不容扫。瑟瑟风松,剪剪烟筱。
甘梦未觉,一声晨鸟。恐随宾送,岁月空老。
整冠危坐,抱膝自笑。天际飞鸿,健翮矫矫。
一念既彻,何远不到。我卷我书,岂其弗考。
万动纷起,万虑冥澡。斯物之格,斯理之奥。
随寓随得,靡间昏晓。云麓固夷,石壁非峭。
目在而察,炯炯独燎。有临泰华,或视以渺。
山岂不崇,乃见之小。扁亭者谁,有揭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