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区区到白头,一生宁肯顾恩仇。
双凫乘雁常深愧,野马黄牛亦过忧。
岂是林泉堪佚老,只缘蒲柳不禁秋。
始终幸会承平日,乐圣唯能击壤讴。
从政区区到白头,一生宁肯顾恩仇。
双凫乘雁常深愧,野马黄牛亦过忧。
岂是林泉堪佚老,只缘蒲柳不禁秋。
始终幸会承平日,乐圣唯能击壤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过往功名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从政区区到白头"表明诗人经历了从青年到老年的政治生涯,"一生宁肯顾恩仇"则显示他在这过程中保持着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
"双凫乘雁常深愧"和"野马黄牛亦过忧"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实现个人理想的内心自责与忧虑。这里的"双凫"和"野马黄牛"都是自由生活的象征,而"常深愧"和"亦过忧"则是诗人的内心感受,显示出一种对自己不能像这些自然之物一样自由自在的遗憾。
"岂是林泉堪佚老"一句表明诗人对于归隐山林、安享晚年的向往,而"只缘蒲柳不禁秋"则透露出即使是在大自然中,也无法完全摆脱对过往生活的思念和感伤。
最后两句"始终幸会承平日,乐圣唯能击壤讴"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在朝廷安稳时期有所作为而感到庆幸,同时也只能通过简单的农事来发泄自己的情怀。这里的"乐圣"可能是指孔子,"击壤讴"则意味着即使是圣人,也只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劳动来寄托自己的抱负。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悟。
策蹇寻山冒残暑,食宿招提已四五。
仙嶂灵湫那得逢,枉使人畜挥汗雨。
精庐雕饰为檀越,佛衣陊剥见黄土。
佛法一线在戒坛,叩门先听松声寒。
横广平台五十步,穆穆护法排苍官。
墨云倒垂逾万斛,压折白石回阑干。
潮音震荡纤壒扫,气象已足肃群顽。
矫如神龙下听去,赫若天王司当关。
十松庄慢皆异态,各各淩霄斗苍黛。
一株偃蹇甘独舞,不与群松论向背。
此树问年臆可知,开皇下迄耶律代。
门内白足鸣鼓钟,年年传法欺愚蒙。
何人饱食携坐具,享此万壑清凉风。
风动树开见山趾,帝畿浩浩穷百里。
长波如带抱坛来,历劫不枯桑乾水。
回望西山众精蓝,只如房蜂与穴蚁。
彼法开山信有人,善踞灵奇为栖止。
定知末法三千年,法终不灭松不死。
《戒坛松歌》【清·张之洞】策蹇寻山冒残暑,食宿招提已四五。仙嶂灵湫那得逢,枉使人畜挥汗雨。精庐雕饰为檀越,佛衣陊剥见黄土。佛法一线在戒坛,叩门先听松声寒。横广平台五十步,穆穆护法排苍官。墨云倒垂逾万斛,压折白石回阑干。潮音震荡纤壒扫,气象已足肃群顽。矫如神龙下听去,赫若天王司当关。十松庄慢皆异态,各各淩霄斗苍黛。一株偃蹇甘独舞,不与群松论向背。此树问年臆可知,开皇下迄耶律代。门内白足鸣鼓钟,年年传法欺愚蒙。何人饱食携坐具,享此万壑清凉风。风动树开见山趾,帝畿浩浩穷百里。长波如带抱坛来,历劫不枯桑乾水。回望西山众精蓝,只如房蜂与穴蚁。彼法开山信有人,善踞灵奇为栖止。定知末法三千年,法终不灭松不死。
https://shici.929r.com/shici/GASLgbJk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