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迎犹待一番风,主相那能不愧容。
纵道东还心事白,更须定洛乞明农。
郊迎犹待一番风,主相那能不愧容。
纵道东还心事白,更须定洛乞明农。
这首诗《田园杂兴(其三)》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思考。
首句“郊迎犹待一番风”,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期待的乡村景象。在广阔的田野上,人们正翘首以盼,等待着春风的到来,仿佛春风是开启新一年希望的钥匙。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次句“主相那能不愧容”,则转而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里的“主相”可以理解为主宰、主宰之意,既指自然界的主宰,也暗含了人类自身在面对自然时的角色与态度。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人类在自然面前应持有谦逊、敬畏之心的思考,强调了和谐共生的重要性。面对自然的慷慨馈赠,人类不应自满或轻视,而应心怀感激与敬畏,保持谦逊的态度。
后两句“纵道东还心事白,更须定洛乞明农”,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似乎在反思过去的行为,表达了一种内心的转变与觉醒。他意识到,即使过去的道路已经走过,心中仍存有纯洁的愿望——回归自然,过上简单、宁静的田园生活。这里“定洛乞明农”可能是指希望能在洛阳这样的地方,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园,过上与世无争、亲近自然的生活。这种愿望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中复杂人际关系与功利追求的厌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乡村景象与个人内心世界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以及对简单、宁静生活的追求。林希逸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哲理的独特见解。
萧条金阙远,怅望羁心愁。
旧邸成三径,故园馀一丘。
庭引田家客,池泛野人舟。
日斜山气冷,风近树声秋。
弱年陪宴喜,方兹更献酬。
修竹惭词赋,丛桂且淹留。
自忝无员职,空贻不调羞。
武骑非吾好,还思江汉游。
黄山猎地广,青门官路长。
律改三秋节,气应九钟霜。
曙影初分地,暗色始成光。
高旆长楸坂,缇幕杏间堂。
射马垂双带,丰貂佩两璜。
苑寒梨树紫,山秋菊叶黄。
华露霏霏冷,轻飙飒飒凉。
终惭属车对,空假侍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