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一线天上来,两山突兀屏风开。
天生圣人为万世,惊涛拍岸鸣春雷。
冷云直上三千丈,石颠古庙高崔巍。
断碑岁月不可考,丹书剥落空莓苔。
嗟乎去古盖已远,荒辞漫汗相惊猜。
安居平土果谁力,愚民耳目诚可哀。
一声渔笛起何处,沧洲雅兴还悠哉。
黄河一线天上来,两山突兀屏风开。
天生圣人为万世,惊涛拍岸鸣春雷。
冷云直上三千丈,石颠古庙高崔巍。
断碑岁月不可考,丹书剥落空莓苔。
嗟乎去古盖已远,荒辞漫汗相惊猜。
安居平土果谁力,愚民耳目诚可哀。
一声渔笛起何处,沧洲雅兴还悠哉。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壮丽的景象以及对历史的感慨。首句“黄河一线天上来,两山突兀屏风开”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黄河的雄伟与壮观,仿佛一条天降之河,两旁高山如屏风般展开。接着,“天生圣人为万世,惊涛拍岸鸣春雷”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以及黄河波涛汹涌、震撼人心的景象。
“冷云直上三千丈,石颠古庙高崔巍”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山峰和矗立在山顶的古老寺庙,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而“断碑岁月不可考,丹书剥落空莓苔”则通过残破的碑文和褪色的红色文字,暗示了历史的久远和变迁,以及时间对事物的侵蚀。
最后,“嗟乎去古盖已远,荒辞漫汗相惊猜。安居平土果谁力,愚民耳目诚可哀”表达了对古代文明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反思,感叹时间的流逝和人们对于历史的无知。而“一声渔笛起何处,沧洲雅兴还悠哉”则以悠扬的渔笛声结束,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和生活的闲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蕴含了对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楚客停桡太守知,露凝丹叶自秋悲。
蟹螯只恐相如渴,鲈鲙应防曼倩饥。
风捲曙云飘角远,雨昏寒浪挂帆迟。
离心更羡高斋夕,巫峡花深醉玉卮。
守土亲巴俗,腰章囗汉仪。
春行乐职咏,秋感伴牢词。
旧里藏书阁,闲门闭槿篱。
遥惭退朝客,下马独相思。
青山重叠巧裁攒,引水流泉夜激湍。
岚锁岩扉清昼瞑,云归松壑翠阴寒。
不因李相门前见,曾向袁生画里看。
老我不堪诗思杳,几回吟倚曲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