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南野寺幽,巾舄偶相求。
古道多黄叶,残僧半白头。
远村高鸟暮,灌木乱蝉秋。
此地茅堪剪,吾将卜隐丘。
溪南野寺幽,巾舄偶相求。
古道多黄叶,残僧半白头。
远村高鸟暮,灌木乱蝉秋。
此地茅堪剪,吾将卜隐丘。
这首元代张翥的《秋日独行便上偶至清修寺》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秋日山行图。首句“溪南野寺幽”,点明了诗人来到一处偏远的山间野寺,环境清幽,远离尘嚣。次句“巾舄偶相求”则表达了诗人独自出行,偶然间踏入这清净之地,仿佛心灵得到了慰藉。
接下来,“古道多黄叶,残僧半白头”通过描绘古道上的落叶和僧侣的苍老形象,渲染出一种岁月流转、时光荏苒的氛围。远处的村庄在傍晚时分显得更加寂静,只有高飞的鸟儿和林间的秋蝉鸣叫,增添了季节的萧瑟感。
最后两句“此地茅堪剪,吾将卜隐丘”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环境的喜爱,甚至产生了在此隐居的念头,流露出他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深秋山行的画卷,寓含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寻求解脱的情感。
也何须、晴如那日,欣然且过江去。
玄都纵有看花便,耿耿自羞前度。堪恨处。
人道是,漫山先落坡翁句。东风绮语。
但适意当前,来寻须赋,此土亦吾圃。
海山石,犹记芙蓉城主。弹过飞种成土。
是间便作仙客杏,谁与一栽千树。朝又暮。
怅二十五年,临路花如故。人生自苦。
只唤渡观桃,侵寻至此,世事奈何许。
花上雪。信手捻来成。屑不就琼英。
昨朝已见诗成卷,今朝又试曲成声。
更催催,莫不做,水仙兄。终须待、晴时携斗酒。
更须待、老夫吟数首。休更叠,□娉婷。
已无翠鸟传花信,又无羯鼓与花听。
更催催,迟数日,是春生。
春入番江雨。满湖山、莺啼燕语,前歌后舞。
闻道行骢行且止,却听谯楼更鼓。
正未卜,阴晴同否。
老子胸中高小范,这精神、堪更开封府。
新治足,旧民苦。扁舟浩荡乘风去。
看莱衣、思贤堂上,寿觞朝举。
六十二三前度者,敢望香山老傅。
又过了、午年端午。
采采菖蒲三三节,寄我公、矫矫扶天路。
重归衮,到相圃。
解变西昆体,一赋冠群英。
清风峡畔,至今堂已读书名。
富贵轻于尘土,孝义高于山岳,惜不大其成。
陵谷纵迁改,草木亦光荣。与仇香,穿阮屐,试同登。
石龛虽窄,可容一几短檠灯。
千仞苍崖如削,四面翠屏不断,云雾镇长生。
最爱岩前水,犹作诵弦声。
此老先生,尚不留东阁,肯博西凉。
我侬争敢,来近思旷之旁。
朱颜未改,绝胜如、蔡义张苍。
元自有,安丹灶地,何须求白云乡。
欲缀小词称寿,□譬如河伯,观海盳洋。
遥知垂弧甲第,置酒华堂。
且吟梁甫,谁管他、冶子田强。
试问取,壶翁仙诀,几时传与君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