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饮昌阳七十三,老来大布当轻衫。
豫储当采三年艾,缓计空寻六日蟾。
楚俗旧时沉黍恨,唐宫此日赐衣沾。
栀香满院人如玉,尚想薰风半捲帘。
曾饮昌阳七十三,老来大布当轻衫。
豫储当采三年艾,缓计空寻六日蟾。
楚俗旧时沉黍恨,唐宫此日赐衣沾。
栀香满院人如玉,尚想薰风半捲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舒岳祥的《端午感怀》,表达了诗人对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感慨。首句“曾饮昌阳七十三”提及了古代端午节饮菖蒲酒的习俗,诗人已年逾古稀,但仍记得这个传统。次句“老来大布当轻衫”则流露出诗人晚年朴素的生活态度,即使衣物简朴,仍能感受到节日的喜庆。
“豫储当采三年艾”写出了端午节悬挂艾草以避邪的风俗,诗人提前准备,体现了对节日的重视。接下来,“缓计空寻六日蟾”暗示了古人对端午节望月祈福的习俗,但诗人认为这些都只是徒然的期待。
“楚俗旧时沉黍恨”提到楚地端午节的粽子习俗,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故乡和传统文化的怀念。“唐宫此日赐衣沾”则借唐代宫廷端午赐衣的典故,表达对盛世繁华的追忆,同时也暗含对现实的感慨。
尾联“栀香满院人如玉,尚想薰风半捲帘”描绘出端午节浓郁的栀子花香和微风轻拂的场景,诗人沉浸在节日氛围中,仿佛还能感受到过去的美好时光。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对岁月流转和民俗传统的深深思考。
思生晚眺,岸乌纱平步,春云层绿。
罨画屏风开四面,各样莺花结束。
寒欲残时,香无著处,千树风前玉。
游蜂飞过,隔墙疑是金谷。
偏称晚色横烟,愁凝峨髻,澹生绡裙幅。
缥缈孤山南畔路,相对花房竹屋。
溪足沙明,岩阴石秀,梦冷吟亭宿。
松风古涧,高调月夜清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