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密铺径,竹茎疏作行。
不缘憩驺仆,几失此山房。
佛像看都好,林花静自香。
未须清兴尽,归更借僧床。
石子密铺径,竹茎疏作行。
不缘憩驺仆,几失此山房。
佛像看都好,林花静自香。
未须清兴尽,归更借僧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禅院图景。开篇“石子密铺径,竹茎疏作行”两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条由石子铺成的小路和稀疏竹影下的幽径,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紧接着,“不缘憩驺仆,几失此山房”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宁静之地的喜爱,以及几乎错过这一处所的遗憾。
“佛像看都好,林花静自香”两句,则将视线转向禅院内部,通过观赏庄严美好的佛像和欣赏自然中林间花香,传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享受。
最后,“未须清兴尽,归更借僧床”,则是诗人在禅房小憩后,不急于离去,而是希望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多留一会儿,延续那份心灵的清净和内心的平和。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精神世界的深切感悟和向往。
凤历开新,正微和乍转,丽景初晓。
五荚蓂舒,光映玉阶瑶草。在在东风语笑。
庆此日、虹流电绕。
鲸波静,翠涌鳌山,嵩呼声动云表。绛节霓旌缥缈。
望珠星灿烂,紫微深窈。琬液香浮,露湿蟠桃犹小。
叠叠仙韶九奏,知春到、人间多少。
蓬莱外,若木扶疏,万年枝上长好。
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况茂陵游倦,长干望久,芳心事、箫声里。
屈指归期尚未。鹊南飞、有人应喜。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
簿书堆里解归鞍,我亦萧然辔勒宽。
炉篆无风香雾直,庭柯有月露光寒。
閒思喜鹊填河鼓,静数流萤绕井栏。
明日又驱官里去,从教白鹭侣红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