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恁处,奈恼人、依旧夕阳一片。
不是诉愁偏响急,高唱入云声远。
岸柳枝头,官槐叶底,已觉金凤换。
怜他薄鬓,玉台空冷钗燕。
谁念独客单衣,向江南渭北,惯听凄婉。
况值潘郎秋易老,休忆旧家庭院。
不受风尘,恰宜疏放,何事常拘管。
草虫唧唧,浅深月下相伴。
关心恁处,奈恼人、依旧夕阳一片。
不是诉愁偏响急,高唱入云声远。
岸柳枝头,官槐叶底,已觉金凤换。
怜他薄鬓,玉台空冷钗燕。
谁念独客单衣,向江南渭北,惯听凄婉。
况值潘郎秋易老,休忆旧家庭院。
不受风尘,恰宜疏放,何事常拘管。
草虫唧唧,浅深月下相伴。
这首《百字令·闻蝉》由清代诗人邹溶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里蝉鸣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与思绪。
开篇“关心恁处”,以一种关切之情引入,随后“奈恼人、依旧夕阳一片”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略显忧郁的氛围中,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四周,增添了几分寂寥之感。接下来,“不是诉愁偏响急,高唱入云声远”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蝉鸣的急促与嘹亮,仿佛在诉说着内心的愁绪,声音穿透云层,直达天际,引人深思。
“岸柳枝头,官槐叶底,已觉金凤换”三句,描绘了蝉鸣与自然景物的和谐共存,金凤换(指秋天的来临)的季节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更迭。“怜他薄鬓,玉台空冷钗燕”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对蝉的怜悯之情,仿佛它那细弱的鬓发,如同空冷的玉台上的钗燕,充满了孤独与哀愁。
“谁念独客单衣,向江南渭北,惯听凄婉”几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阔的空间联系起来,无论是江南还是渭北,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听到这凄婉的蝉鸣,唤起了人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况值潘郎秋易老,休忆旧家庭院”两句,借用了潘岳(字安仁,又称潘郎)早逝的典故,表达了对生命短暂、韶华易逝的无奈与哀叹,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眼前人,勿再回忆往昔的庭院生活。
最后,“不受风尘,恰宜疏放,何事常拘管”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世俗的束缚,过上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草虫唧唧,浅深月下相伴”以草虫的叫声作为结尾,与蝉鸣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夜晚景象,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整首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蝉鸣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与生机,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对情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峨峨石经山,莲峰吐金碧。
秀气钟芯题,胜槩拟西域。
竺坟五千卷,华言百师译。
琬公惧变灭,铁笔写苍石。
片片青瑶光,字字太古色。
功非一代就,用藉万人力。
流传鄙简编,坚固陋板刻。
深由地穴藏,高从岩洞积。
初疑神鬼工,乃著造化迹。
延洪胜汲冢,防虞犹孔壁。
不畏野火烧,讵愁藓苔蚀。
兹山既无尽,是法宁有极。
如何大业间,得此至人出。
幽明获尔利,乾坤配其德。
大哉弘法心,吾徒可为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