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称阿弟曰白眉君,已预识定皖平吴经略;
天子倚勋臣如子仪氏,更多劳救饥拯溺精神。
文正称阿弟曰白眉君,已预识定皖平吴经略;
天子倚勋臣如子仪氏,更多劳救饥拯溺精神。
此挽联以深情之笔,悼念曾国荃,其功绩与忠诚,犹如郭子仪之于唐室,不仅在于军事上的平定战乱,更在于对国家的无私奉献与救济苍生的大爱。文正公以其智慧与眼光,预见了曾国荃在平定皖地与吴地叛乱中的关键作用,而朝廷亦将曾国荃视作如郭子仪般的重臣,倚重其军事才能与治理国家的能力。
联中“阿弟”与“白眉君”的称呼,既体现了家族间的亲密关系,也暗含着对曾国荃个人品质的高度赞誉。白眉,古代常用来形容勇猛或杰出的人物,此处用以赞扬曾国荃在军事领域的卓越成就。同时,“预识定皖平吴经略”一句,高度概括了曾国荃在平定地方叛乱中的重要贡献,展现了其军事才能与战略眼光。
后半部分“天子倚勋臣如子仪氏,更多劳救饥拯溺精神”则进一步强调了曾国荃作为勋臣的地位与责任。子仪氏即郭子仪,是唐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联中将其与曾国荃相提并论,不仅彰显了曾国荃在朝廷中的崇高地位,更突出了他在治理国家、救济百姓方面的不懈努力与大爱精神。这不仅是对曾国荃个人品德与功绩的极高评价,也是对其为国为民付出的深情厚谊的深刻颂扬。
吴郎示我真逸图,生绡半幅云雾裂。
高堂挂之夏六月,飒飒寒风堕林叶。
纵横乱瀑坠高崦,千峰万峰路明灭。
峰回路转天欲尽,似有孤亭架木末。
其下巨石盘长松,枫丹栗黄秋事浓。
松间讲易三两翁,秦时四皓须眉同。
一翁击阮一坐啸,其一恍似东园公。
斟酌兹图定谁笔,神品铮铮世无匹。
细看树石用勾法,人道王维字摩诘。
或言近出赵千里,往往抽毫弄金碧。
呜呼王赵不可作,纵复天工繄谁识。
须臾暝色来朱栏,耳边潏潏来飞泉。
吾将追逐黄与绮,坐占孤亭号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