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不可作,遗芳落天涯。
幽香抱孤蕊,正色敷金蕤。
眷言出俗韵,寒透方相宜。
南方十月温,不见落叶飞。
江氛与岭侵,负此傲霜姿。
向晚过微雨,月波湛明辉。
风高便觉好,独酌临东篱。
对之不须寐,要看清露滋。
渊明不可作,遗芳落天涯。
幽香抱孤蕊,正色敷金蕤。
眷言出俗韵,寒透方相宜。
南方十月温,不见落叶飞。
江氛与岭侵,负此傲霜姿。
向晚过微雨,月波湛明辉。
风高便觉好,独酌临东篱。
对之不须寐,要看清露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对菊》,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陶渊明隐逸品格的敬仰以及对高洁品性的赞美。首句“渊明不可作”,表达了对陶渊明无法企及的高尚情操的认同,接着“遗芳落天涯”暗示菊花虽远离尘世,却依然保持其芬芳。诗人细致描绘了菊花的幽香和鲜艳色彩,“幽香抱孤蕊,正色敷金蕤”,形象生动。
“眷言出俗韵,寒透方相宜”赞美菊花的超凡脱俗,即使在寒冷中也能展现出独特的韵味。接下来,诗人感叹南方十月气候温暖,未见落叶纷飞,而菊花却能傲霜独立,显示出坚韧的品格。“江氛与岭侵,负此傲霜姿”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赞誉。
傍晚时分,微雨过后,月光如水,诗人独自饮酒赏菊,“风高便觉好,独酌临东篱”,享受这份宁静与孤独。他甚至表示对着菊花无需入眠,只为欣赏那滋润的清露,寓意着对高洁品质的深深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既描绘了菊花的外在美,又揭示了其内在的精神气质,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仰和自我砥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