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北武安楼。频频见。如花面。雪絮太轻柔。
任风吹御沟。愁听弦上语,声声怨。是云州。
莫更向边头。胭脂红易秋。
口北武安楼。频频见。如花面。雪絮太轻柔。
任风吹御沟。愁听弦上语,声声怨。是云州。
莫更向边头。胭脂红易秋。
这首《醉垂鞭·送别》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送别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的氛围。
“口北武安楼”,开篇点出地点,武安楼位于北方口北,为送别之地,暗示着即将分别的沉重与不舍。“频频见,如花面”,频繁相见的场景中,女子的面容如同花朵般美丽,预示着即将离别的哀伤与不舍。“雪絮太轻柔,任风吹御沟”,比喻女子如同轻柔的雪花絮,随风飘荡,最终落入御沟,象征着女子的命运如同这轻柔之物,被命运所摆布,无法自主。“愁听弦上语,声声怨”,听到琴弦上的声音,每一句都充满了怨恨,表达了女子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是云州,莫更向边头”,提到云州,暗示着边疆之地,劝说对方不要再前往边疆,言外之意是希望对方能留在身边,避免分离。“胭脂红易秋”,胭脂的红色容易在秋天褪去,暗喻女子的青春易逝,与离别相呼应,增添了离别的哀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送别时的深情与哀愁,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和不舍,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情感的深刻理解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