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风台下夜乌啼,郁郁山庄古木齐。
半亩桑田人去住,一湖春水屋东西。
星临丰沛瞻龙龙,地接青徐杂鼓鼙。
独把渔竿恁月钓,门前草色正萋萋。
歌风台下夜乌啼,郁郁山庄古木齐。
半亩桑田人去住,一湖春水屋东西。
星临丰沛瞻龙龙,地接青徐杂鼓鼙。
独把渔竿恁月钓,门前草色正萋萋。
这首明代诗人曾畹的《题万年少年伯显西草堂》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寂寥的乡村画面。首句“歌风台下夜乌啼”,以夜间的乌鸦啼叫为背景,烘托出一种古老的氛围。接着,“郁郁山庄古木齐”描绘了山庄周围树木繁茂,显得庄重而宁静。
“半亩桑田人去住,一湖春水屋东西”两句,通过半亩桑田和湖水,展现了田园风光,暗示着昔日的生机与现在的空旷,表达了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主题。湖水映衬着房屋,显示出空间的布局和自然的和谐。
“星临丰沛瞻龙龙,地接青徐杂鼓鼙”进一步描绘了地理位置,将此地与历史上的丰沛、青徐地区相联系,同时借“鼓鼙”暗指战争或历史的痕迹,增添了时空的厚重感。
最后,“独把渔竿恁月钓,门前草色正萋萋”以渔夫独自垂钓的画面收尾,表现出主人公的孤独与淡泊,门前草木的茂盛则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与前文的人事变化形成对比,寓含深沉的人生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草堂的景致,融入了历史与个人情感,展现出一种宁静中蕴含哲理的韵味。
君莫问我诗,我诗多变格。
知音最蚤惟陆君,许我清才世无敌。
自交仁和宋左彝,风人之意时一窥。
南朝鲍谢不可到,侧艳往往如温岐。
吾州数子才不羁,论议绝出高难跻。
南宋不数陆务观,中州姑置元裕之。
嶙峋坡谷犹下乘,更谁比数诗人诗。
我今偏得采诗法,不论浓淡与平奇。
但须妙合兴观群怨之大旨,导源三百其无迷。
惊飙不暂息,惨澹昏复昼。
默坐兀若痴,出门逐朋旧。
循城绕而北,迤逦穿岩窦。
洲渚远苍苍,烟树疏帆逗。
黄叶蔽村坞,境转愈深秀。
灵宫闭寂寥,皇潭咽寒溜。
披榛往迹湮,登眺倚层构。
沈抱郁未舒,远愁动奔凑。
薰弦閟余响,玉立万峰瘦。
杳杳苍梧云,不见重华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