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江南荐樱笋,鵁鶄鸂鶒回塘静。
蛛丝萦空网落花,云母屏寒浸娇影。
帘外沈沈春雾寒,绿萝欲覆花间井。
泥金小扇障纱巾,画桥紫陌踏芳尘。
林花开迟水流急,江鸭对眠莎草湿。
吴姬如花花不及,摘花笑映溪流碧。
杨柳烟笼万家邑,柳下王孙为谁立。
幽渚泥香生绿萍,閒看梁燕垒经营。
三月江南荐樱笋,鵁鶄鸂鶒回塘静。
蛛丝萦空网落花,云母屏寒浸娇影。
帘外沈沈春雾寒,绿萝欲覆花间井。
泥金小扇障纱巾,画桥紫陌踏芳尘。
林花开迟水流急,江鸭对眠莎草湿。
吴姬如花花不及,摘花笑映溪流碧。
杨柳烟笼万家邑,柳下王孙为谁立。
幽渚泥香生绿萍,閒看梁燕垒经营。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春天的美景,细腻地展现了季节变换下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感。诗中以“三月江南荐樱笋”开篇,点明时节与地方特色,樱花与春笋的生长,预示着生机勃勃的春天已经到来。接着,“鵁鶄鸂鶒回塘静”,通过水鸟的活动,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宁静与和谐。
“蛛丝萦空网落花,云母屏寒浸娇影”,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蜘蛛网与落花、云母屏与娇影巧妙结合,营造出一幅春日午后,光线透过云母屏洒在娇嫩身影上的画面,充满了诗意与美感。随后,“帘外沈沈春雾寒,绿萝欲覆花间井”,描绘了春雾笼罩下的朦胧景象,绿萝攀爬,似乎要覆盖住花间的井口,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生命力。
“泥金小扇障纱巾,画桥紫陌踏芳尘”,通过人物的活动,如手持泥金小扇的女子轻盈地走过画桥紫陌,留下一串芳尘,展现了江南女子的优雅与春天的气息。接下来,“林花开迟水流急,江鸭对眠莎草湿”,通过对比林中花朵的开放速度与流水的急促,以及江鸭在湿润莎草上休息的情景,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与静态元素。
最后,“吴姬如花花不及,摘花笑映溪流碧”,将江南女子比作鲜花,更显其美丽,她们在溪边摘花,笑容映照在碧绿的溪水中,充满了生活的乐趣与美好。而“杨柳烟笼万家邑,柳下王孙为谁立”,则以杨柳烟笼的景象,勾勒出江南小镇的宁静与祥和,王孙(贵族子弟)站在柳树下,或许是在等待,或许是在思考,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郁与深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天的多姿多彩,既有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也有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捕捉,展现了诗人对江南春天的独特感悟和深情赞美。
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
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
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一杯谁举。
笑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须记取。
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
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依约处。
还问我、清游杖屦公良苦。神交心许。
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清溪鬼谷子,雄辩倾六国。
视世无足言,自闭长默默。
苏张何为者,欲窃长短术。
学成果无赖,遂为世所惑。
颠倒卖诸侯,倾转莫可执。
后世何不明,疑我不汝及。
谁知居深山,玩世可终日。
君观二弟子,死处竟莫得。
客齐自披裂,投魏求寄食。
悠悠清溪中,石乱流水急。
溪鱼为朝餐,老死得安穴。
居乱独无言,其辩吾不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