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足清赏,独恨不能琴。
偶接青溪客,因听白雪音。
寒暄乍翻复,丘壑转深沉。
谁道嵇中散,风流更可寻。
山居足清赏,独恨不能琴。
偶接青溪客,因听白雪音。
寒暄乍翻复,丘壑转深沉。
谁道嵇中散,风流更可寻。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山居听琴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雅致。诗人通过“山居足清赏”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而“独恨不能琴”则透露出一种遗憾,似乎在说虽然身处美景之中,却无法亲自弹奏一曲以增添这份静谧的氛围。
接着,“偶接青溪客,因听白雪音”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偶遇琴友,得以聆听高雅琴声的喜悦。这里的“白雪音”比喻高洁纯净的音乐,与“青溪客”相映成趣,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寒暄乍翻复,丘壑转深沉”则进一步渲染了听琴时的氛围变化,寒暑交替,仿佛让周围的山峦也变得更加深邃和宁静。这种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也暗示了琴声对人心境的影响,使人在音乐的引领下,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最后,“谁道嵇中散,风流更可寻”一句,借用了嵇康的故事,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风度的向往和追忆。嵇康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和哲学家,以他的“竹林七贤”形象著称于世。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既赞美了当前琴友的高雅风范,也寄托了对历史文人风骨的怀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山居听琴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音乐之美与自然之美的和谐交融,以及对古代文人精神的追慕,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大雅扶轮力不疲,频开盛会继南皮。
论交我愧非东野,知己君诚似退之。
海国鸥盟应共守,骚坛牛耳每相期。
吾侪图报无多物,一个银瓶一首诗。
艺苑蜚声笔一枝,天真醇朴是吾师。
学穷宋理词能达,吟洽唐音句绝奇。
静坐人皆慕明道,寡言我欲拜钦之。
从来汐社关心甚,海内风骚仗主持。
金陵三十里,山色从此分。
松根蟠古石,石骨仍嶙峋。
云霞出空际,半壁馀龙纹。
离宫连梵宇,自昔何缤纷。
一旦驰道荒,落红送斜曛。
山灵阅兴废,人世叹尘氛。
舍宅明僧绍,传作陶隐君。
虚声齐梁代,岂诚麋鹿群。
后有真隐者,名氏不可闻。
著书亦埋地,怀哉张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