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日称雄翰墨林,暮年里巷且浮沉。
诸公自负遗贤愧,此士元无谤国心。
子佩子衿输少俊,某丘某水拣幽深。
明时莫作逃尧计,忽有弓旌底处寻。
蚤日称雄翰墨林,暮年里巷且浮沉。
诸公自负遗贤愧,此士元无谤国心。
子佩子衿输少俊,某丘某水拣幽深。
明时莫作逃尧计,忽有弓旌底处寻。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创作的《题陈遂卿隐居》,通过对前人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淡泊名利、保持操守的赞美之情。
"蚤日称雄翰墨林,暮年里巷且浮沉。"
这两句描写诗中主人公陈遂卿早年间以文学才华自豪,而到了晚年却选择了归隐于普通百姓之间,不再追求功名。"蚤"在这里比喻微小,可能指的是微不足道的才能;"翰墨林"则是书房之意,表明陈遂卿早年间以文学自诩;"暮年里巷且浮沉"则形象地描绘了他晚年的隐居生活,既有归于平凡百姓之间的意味,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定。
"诸公自负遗贤愧,此士元无谤国心。"
这两句表达的是对陈遂卿品格的赞美。"诸公"指的是那些有才能却未被发现的人才,"自负遗贤愧"则说明这些人虽自知其才,但却因为时代的原因而未能展现;"此士元无谤国心"则强调陈遂卿始终保持着一颗清白的心,不为世间的诽谤所动摇。
"子佩子衿输少俊,某丘某水拣幽深。"
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中主人公隐居时的生活状态。"子佩子衿"可能是指陈遂卿早年间留下的文墨之物,如今已不再追求;"输少俊"则表明他在年轻时就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某丘某水拣幽深"则形象地描绘了陈遂卿隐居的环境,是在一片幽静而深远的地方。
"明时莫作逃尧计,忽有弓旌底处寻。"
最后两句诗意在劝诫世人不要像古代圣王尧一样逃避责任,而是要勇于面对现实。在"忽有弓旌底处寻"中,"弓旌"可能象征着某种荣誉或成就,而"底处寻"则意味着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找到价值和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陈遂卿隐居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其品格的赞美,传达了作者对于个人操守与淡泊名利的高度评价。
宁觐高堂舜井西,欲辞东閤思依依。
三台筵上飞觞送,五老峰前负米归。
莫叹贵无苏子印,且怜荣有老莱衣。
旧书达少应投杼,新集镌多肯断机。
红叶村坊临水迥,黄花岐路入山微。
重阳虽近难留住,把酒登高会又违。
溪上闲居四十春,春溪兰佩蕙为绅。
自知吟咏非经济,谁道机谋学渭滨。
三尺焦桐胜面友,数家老叟是比邻。
少年多谢携诗什,来访疏慵潦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