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闲居四十春,春溪兰佩蕙为绅。
自知吟咏非经济,谁道机谋学渭滨。
三尺焦桐胜面友,数家老叟是比邻。
少年多谢携诗什,来访疏慵潦倒人。
溪上闲居四十春,春溪兰佩蕙为绅。
自知吟咏非经济,谁道机谋学渭滨。
三尺焦桐胜面友,数家老叟是比邻。
少年多谢携诗什,来访疏慵潦倒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野的《和酬张井见赠》,描绘了诗人溪边隐居的生活情景和个人心境。首句“溪上闲居四十春”展现了诗人长期在溪边度过的生活,四十个春天的悠闲时光。接下来,“春溪兰佩蕙为绅”以兰花和蕙草装饰比喻自己的清雅生活,暗示诗人不追求世俗的功名。
“自知吟咏非经济”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热爱,认为自己并不擅长治国经邦,这与古代文人常有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观念相符。“谁道机谋学渭滨”则借渭滨垂钓的老者姜子牙自比,表明自己无意于权谋机变。
“三尺焦桐胜面友,数家老叟是比邻”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环境,焦桐(一种乐器)和邻居老者,都反映出诗人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少年多谢携诗什,来访疏慵潦倒人”,诗人感谢年轻朋友带着诗作来访,尽管自己生活简朴,但对友情仍心怀感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和自我评价,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品格,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少日多欢悰,老境足悲酸。
悲酸一何易,欢悰一何难。
游子久不归,憔悴羁南冠。
亲庭隔千里,梦中路漫漫。
年来转漂泊,居处无恒安。
征马常苦瘦,旅席常苦寒。
有客过我门,劝我强加餐。
春阳正发育,覆载本自宽。
穷途谢好音,白意于青翰。
多才自累,百感攒结。天涯渴病思归客。
渭水新丰,家山在那些。
南南北北,奔驰岁岁,年年飘泊。悽切悽切好悽切。
鸿雁又来也,天末数声哀,聚散梧桐叶。
几阵西风瑟瑟。玉箫声断秦楼月。秦楼月。
星河缥缈,万里波摇,照彻长江千折。
长江东下何时歇。六代繁华都泯灭。
夜半寒潮,蓼岸荒洲,石头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