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午困》
《午困》全文
宋 / 洪咨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故人书断故山离,义重惟穷到处随。

无米胸中元自杵,不蚕鬓底却能丝。

消梅乞与嘲盐贵,苦笋烹来怪酱迟。

亡可柰何安若命,午窗赢得睡便宜。

(0)
翻译
老朋友的信件中断了对故乡的思念,情谊深重只因贫困而四处漂泊。
即使没有米,心中也能自我激励,不养蚕但鬓发仍能如丝般白发丛生。
梅花虽已凋零,却嘲笑盐价昂贵;苦笋烹煮,又觉得调料迟迟不来。
面对困境无可奈何,只能顺应命运,午后的窗边小憩实属难得的享受。
注释
故人:老朋友。
书断:信件中断。
故山离:故乡的思念。
义重:情谊深重。
惟穷:只因贫困。
到处随:四处漂泊。
无米:没有米。
元自杵:自我激励。
不蚕:不养蚕。
却能丝:鬓发如丝。
消梅:凋零的梅花。
嘲盐贵:嘲笑盐价昂贵。
苦笋:苦笋。
怪酱迟:觉得调料迟迟不来。
安若命:顺应命运。
午窗:午后的窗边。
睡便宜:小憩实属难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所作的《午困》。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旧友的思念以及生活中的困顿与自我解嘲。首句“故人书断故山离”描绘了与老友音信断绝,诗人感到孤独和离别的伤感。次句“义重惟穷到处随”则强调了友情的深厚,即使身处困境,也愿意追随朋友。

第三句“无米胸中元自杵”运用了比喻,表示虽然生活贫瘠,但诗人内心坚韧,自力更生。第四句“不蚕鬓底却能丝”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即使鬓发斑白,也依然保持着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五、六句“消梅乞与嘲盐贵,苦笋烹来怪酱迟”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如梅子煮成稀粥以解饥饿,感叹物价昂贵;苦笋烹煮时嫌酱料来得慢,流露出对贫穷生活的无奈和幽默感。

最后两句“亡可奈何安若命,午窗赢得睡便宜”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的艰难,只能顺应命运,午后小憩成为唯一的安慰,体现了他的豁达和乐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自嘲,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作者介绍
洪咨夔

洪咨夔
朝代:宋   字:舜俞   号:平斋   籍贯:汉族   生辰:1176~1236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猜你喜欢

携妓游东山寺用故守张汝璧壁问韵留题

一径盘云叠翠峦,晚风吹送客衣寒。

檐前万井攒青霭,树底千帆照碧湍。

僧定忽闻猿果落,梵音初散鹤巢安。

漫游不是吹箫客,亦向人间驾綵鸾。

(0)

庚申元日试笔·其二

帝历今朝启,王春次日新。

聪明鞭得尽,富贵祝空频。

人老酒无力,春来诗有神。

不须论甲子,我欲守庚申。

(0)

读沈司马伯含被言十二章有感用来韵却赠孤愤离怀黯然对深或可观予同社不必万人传也·其一

闻君抵客戏,自是责躬诗。

彼巳亦何有,我辰良在斯。

升沉那足问,巧拙总堪嗤。

松菊应无恙,归来且勿疑。

(0)

戏题

白发看花不羡仙,一双金屋贮婵娟。

琴心未识狂司马,老嫁商人镇独眠。

(0)

画兰

层岩值幽芳,孤根掩丛棘。

何来独嗅人,不藉薰风力。

(0)

九日饮黄叔化鸣山洞

洞壑秋高客思飞,十年今得款荆扉。

亭开翠壁孤难并,径绕芳林静可依。

海上霞蒸翻过雁,城头砧动隐斜晖。

相逢且就黄花醉,谁更缁尘点素衣。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