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壑秋高客思飞,十年今得款荆扉。
亭开翠壁孤难并,径绕芳林静可依。
海上霞蒸翻过雁,城头砧动隐斜晖。
相逢且就黄花醉,谁更缁尘点素衣。
洞壑秋高客思飞,十年今得款荆扉。
亭开翠壁孤难并,径绕芳林静可依。
海上霞蒸翻过雁,城头砧动隐斜晖。
相逢且就黄花醉,谁更缁尘点素衣。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诗人访问友人黄叔化位于鸣山洞中的居所的情景。首联“洞壑秋高客思飞,十年今得款荆扉”以“洞壑”、“秋高”渲染出一种深邃而清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久别重逢的激动心情。颔联“亭开翠壁孤难并,径绕芳林静可依”通过“翠壁”、“芳林”的意象,展现了居所周围环境的幽美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主人的高洁与超脱。
颈联“海上霞蒸翻过雁,城头砧动隐斜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广阔的自然景象与城市生活的忙碌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了鸣山洞这一隐逸之地的静谧与和谐。尾联“相逢且就黄花醉,谁更缁尘点素衣”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世俗尘嚣的远离,希望在自然与友情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追求隐逸生活、远离尘嚣的精神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交流。
柳色葱葱官渡平,梨花吹雪度清明。
山从海岸装吟景,寺倚云峰更晚晴。
潮水忽生添野水,春城何忍作空城。
黄莺久住浑相识,故作林间求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