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趋庭处,熙春进讲时。
渊源应有自,法则近于兹。
礼并文华举,典因圣祖垂。
章缝既鱼雅,冠带亦追随。
瑞旭唐槐影,卿云汉石滋。
芸编陈御案,广厦列经帷。
道筦期深造,言诠未易窥。
所希明正学,致治化无为。
昔日趋庭处,熙春进讲时。
渊源应有自,法则近于兹。
礼并文华举,典因圣祖垂。
章缝既鱼雅,冠带亦追随。
瑞旭唐槐影,卿云汉石滋。
芸编陈御案,广厦列经帷。
道筦期深造,言诠未易窥。
所希明正学,致治化无为。
此诗描绘了古代宫廷中讲授诗书礼仪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韵味。诗中提到的“趋庭”、“熙春进讲”等词,皆是古代帝王教育太子或宗室子弟的仪式,体现了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渊源应有自,法则近于兹”,表明了传授的知识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明确的规则,强调了学习的系统性和严谨性。“礼并文华举,典因圣祖垂”,进一步说明了礼仪与文化并重,经典传承自先王之手,体现了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章缝既鱼雅,冠带亦追随”,描述了学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在文字上追求雅致,还在服饰上模仿先贤,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认同。“瑞旭唐槐影,卿云汉石滋”,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象征着知识的光芒如同日出般照耀大地,知识的种子在历史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芸编陈御案,广厦列经帷”,形象地展示了书籍排列整齐,学者们在宽敞的大厅中研读经典的情景,突出了学习环境的庄严与学术氛围的浓厚。“道筦期深造,言诠未易窥”,表达了对学问深入研究的渴望,以及对复杂理论难以完全理解的谦逊态度。
最后,“所希明正学,致治化无为”则寄托了作者对于弘扬正统学问、实现社会治理的理想愿景,希望通过教育的力量,达到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即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社会自然和谐发展。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教育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知识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