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朔受诏书,移官向湖外。
初问禁法茶,次问丁身税。
税口微四百,茶利高十倍。
老死及充军,县籍方消退。
采摘不入官,公家定科罪。
何以升平时,遗民犹未泰。
何以在位者,兴利不除害。
我愿罢秩归,天颜请转对。
一言如沃心,恩波必霶霈。
河朔受诏书,移官向湖外。
初问禁法茶,次问丁身税。
税口微四百,茶利高十倍。
老死及充军,县籍方消退。
采摘不入官,公家定科罪。
何以升平时,遗民犹未泰。
何以在位者,兴利不除害。
我愿罢秩归,天颜请转对。
一言如沃心,恩波必霶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田锡的《思归引》,通过对比官员升迁与民众困苦的现实,抒发了诗人想要辞官归隐的愿望。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不公和诗人内心的忧虑。
从“河朔受诏书,移官向湖外”可见诗人因官职调动而远离家乡。接下来的“初问禁法茶,次问丁身税”则描绘了诗人在新任之处询问地方的规章和征收茶叶与人头税的情况。
“税口微四百,茶利高十倍”表明茶叶的收益远超出人头税,但这种经济效益并未带来民众的福祉。相反,“老死及充军,县籍方消退”暗示了由于征税过重,许多人家破人亡,直到老死或充当士兵。
“采摘不入官,公家定科罪”表明即使是民众自行采集,也难逃官府的盘剥和法律的制裁。诗人通过这些现实的描写,抒发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在位者不能除害兴利的批评。
“何以升平时,遗民犹未泰”指出了即使国家表面上看似太平,但民众依旧生活在不安与不满之中。紧接着,“何以在位者,兴利不除害”则直白地质疑那些掌权者的作为。
最后,“我愿罢秩归,天颜请转对”表达了诗人想要放弃官职回到家乡的渴望,并且希望上天能够理解他的心愿。“一言如沃心,恩波必霶霈”则是诗人期待得到上天的怜悯和恩泽,就像甘霖滋润心田一样。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现了诗人对于官场的失望和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
绮疏人独。记芙蓉院宇,玉箫同宿。
尚隐约、屏窄山多,□衾暖浪浮,帐香云扑。
步袜蹁然,又何处、秦筝金屋。
□柔簪易折,破镜难留,断缕难续。斜阳谩穷倦目。
甚天寒袖薄,犹倚修竹。
待听雨、闲说前期,奈心在江南,人在江北。
老却休文,自笑我、腰围如束。
莫思量,寻花傍柳,旧时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