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裀草嫩相怜,花暖丝柔入午天。
临水莫言无荡桨,游缰权作木兰船。
绿杨裀草嫩相怜,花暖丝柔入午天。
临水莫言无荡桨,游缰权作木兰船。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与友人在高梁桥游集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和谐。
首句“绿杨裀草嫩相怜”,以“绿杨”和“嫩草”作为春天的代表,用“相怜”二字,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亲近之情。接着,“花暖丝柔入午天”,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温暖与柔和,将视觉与触觉相结合,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和花朵的柔软,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氛围。
“临水莫言无荡桨,游缰权作木兰船”,这两句则转为对活动的描写。诗人面对水面,想象着即使没有真正的船只,也可以借由手中的“游缰”(可能指钓鱼竿或类似物)来体验划船的乐趣,体现了诗人乐观、随性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享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寥寥长日掩松关,白首忘机古寺间。
香烬石房终晓讲,叶堆莎径忆秋山。
澄泉心地清无染,野鹤精神老更闲。
孤坐有谁同此意,白云空见渚禽还。
信天巢小仅容身,中有图书障俗尘。
不与世争闲意气,且随时养老精神。
破铛安稳齐钟鼎,短褐参差比缙绅。
渴饮三杯饥二饭,主人日用未为贫。
一官难换北山薇,结屋栽花度四时。
果熟不妨禽摘尽,酒香惟恐客来迟。
小蘋低唱花间曲,阿广高吟李下诗。
客久办心分半隐,尚嫌风骨欠仙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