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小关云,城高缒碧,嫩阴摇瓦。
何年种柳,正忆汉南游冶。
想依依、香绵褪时,绣鸳不到閒庭榭。
付馀花倦蝶,桥痕帘影,伴人情话。疏野。
连渔汊,听笛弄沧浪,悄然歌罢。
离踪似寄,顿冷故溪吟社。
笑输他、桃根渡头,载来翠峰偏淡写。
看篱根、艇子萦回,任取浮萍惹。
户小关云,城高缒碧,嫩阴摇瓦。
何年种柳,正忆汉南游冶。
想依依、香绵褪时,绣鸳不到閒庭榭。
付馀花倦蝶,桥痕帘影,伴人情话。疏野。
连渔汊,听笛弄沧浪,悄然歌罢。
离踪似寄,顿冷故溪吟社。
笑输他、桃根渡头,载来翠峰偏淡写。
看篱根、艇子萦回,任取浮萍惹。
这首《琐窗寒》是清代诗人厉鹗所作,描绘了一幅初夏时节,与友人葑田、松泉一同探访深柳草堂的情景。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与人物情感。
“户小关云,城高缒碧,嫩阴摇瓦。”开篇即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初夏时节的景象:小门紧闭,仿佛能隔绝外界的喧嚣;高耸的城墙在碧空下显得格外醒目,而细雨轻拂着瓦片,增添了几分清新与宁静。这一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接着,“何年种柳,正忆汉南游冶。”转而回忆起往昔的游历,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柳树作为古代文人墨客常用来寄托情感的植物,在这里不仅象征着岁月的流转,也承载着诗人对过往生活的追忆。
“想依依、香绵褪时,绣鸳不到闲庭榭。”进一步描绘了初夏时节的庭院景色,香绵褪去,绣鸳(绣花鸳鸯)似乎也不再光顾,庭院显得有些寂寞。这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自然景象以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付馀花倦蝶,桥痕帘影,伴人情话。”蝴蝶倦于飞舞,停留在余花之上,而桥上的痕迹与帘幕的影子则静静地陪伴着交谈的人们。这一场景温馨而宁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与友人的交流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疏野。连渔汊,听笛弄沧浪,悄然歌罢。”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将视线转向了更为广阔的自然景观——连绵的渔汊和悠扬的笛声。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与友人或许会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享受片刻的宁静与自由。笛声与歌声交织在一起,为这幅画面增添了音乐的元素,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离踪似寄,顿冷故溪吟社。”诗人感慨于时光的流逝,曾经热闹的吟诗聚会如今似乎变得冷清。这一句既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现实孤独感的一种表达。
“笑输他、桃根渡头,载来翠峰偏淡写。”诗人以桃根渡头的景象为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翠峰在淡淡的画笔下显得更加迷人,这种淡雅之美正是诗人所追求的境界。
“看篱根、艇子萦回,任取浮萍惹。”最后,诗人将目光投向了篱笆边的小艇和随波荡漾的浮萍,这一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也暗示了诗人在自然之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琐窗寒》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与人物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
兹辰阴雨霁,佳月望云端。
彻灯不掩户,伫对清辉寒。
嫦娥岂误人,出入由天关。
天应怕镌镵,故将好景悭。
坐久成叹息,邂逅一何艰。
收视照肝肺,中有白玉盘。
光明无与比,通昔梦魂安。
君今先悟此,一笑定忘言。
虽云形影隔,是心常往还。
前诗非游戏,勿作绮语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