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中温树昼阴阴,郎署熏衣尽麝沈。
星近紫垣明上界,日行黄道对天心。
和鸾秋驾车尘静,佩玉朝鸣漏水深。
好乞龙门滩上石,种桐千尺断为琴。
省中温树昼阴阴,郎署熏衣尽麝沈。
星近紫垣明上界,日行黄道对天心。
和鸾秋驾车尘静,佩玉朝鸣漏水深。
好乞龙门滩上石,种桐千尺断为琴。
这首诗描绘了官署内景致的宁静与庄严,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首句“省中温树昼阴阴”,以温树的阴凉反衬出官署内的清幽氛围,暗示着官场中的平静与和谐。接着,“郎署熏衣尽麝沈”一句,通过描述官服上的香气,进一步渲染了官署内庄重而优雅的环境。
“星近紫垣明上界,日行黄道对天心”两句,运用天文意象,将官署与天空相连,象征着权力与秩序的统一,同时也表达了对宇宙真理的追求。接下来,“和鸾秋驾车尘静,佩玉朝鸣漏水深”描绘了官员们在秋天驾车出行时的宁静场景,以及他们早晨朝见时佩玉相击的声音,与滴答的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有序的画面。
最后,“好乞龙门滩上石,种桐千尺断为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希望能在自然中找到灵感,如同从龙门滩上选取石头,种植高大的桐树,最终将其制成琴,弹奏出美妙的音乐。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也是对精神世界的一种寄托,寓意着通过自然与艺术的结合,达到心灵的升华与和谐。整首诗通过对官署内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洛阳九老图中,当时司马年犹小。
争如今夕,举杯相劝,十人齐寿。
已幸同庚,何分雌甲,本无多少。
但有头可白,无愁可解,只如此、都赢了。
庆礼十年还又,更十年、依前难老。
尽教百岁,做人高祖,见孙白首。
却要从今,探梅脚健,看山眼好。
赖天公,顿得东园长在,陪歌陪酒。
尝闻子美清江曲,日典春衣耽美禄。
又闻太白游长安,市上熏熏醉眠熟。
风流国里太平时,处处红楼漾酒旗。
王孙公子恣行乐,繁弦脆管相追随。
谁知寥落天涯客,笠顶清风杖挑月。
芒鞋踏遍山水雄,奋身欲入黄金阙。
方嗟萧索向西园,刮面寒风雨涨天。
回头忽喜黑衣至,急破红泥倾数船。
虽无皓齿歌金缕,也扫新诗狂欲舞。
儿童拍手笑拦街,应怪吴侬喜如许。
长江波浪卷银山,去去仍悲道路难。
只凭一醉进未得,更借高风吹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