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幸珠筵地,俱怜石濑清。
泛流张翠幕,拂迥挂红旌。
雅曲龙调管,芳樽蚁汎觥。
陪欢玉座晚,复得听金声。
暂幸珠筵地,俱怜石濑清。
泛流张翠幕,拂迥挂红旌。
雅曲龙调管,芳樽蚁汎觥。
陪欢玉座晚,复得听金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幸岳寺的宴会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与享受。
"暂幸珠筵地,俱怜石濑清" 表达了诗人对于眼前景色之美好的感慨。这里的“珠筵”指的是寺庙中用来供奉佛像的垫子,而“石濑”则是山间清澈的小溪,诗人将它们比作珍贵之物,表达了对这份宁静和谐氛围的珍惜。
"泛流张翠幕,拂迥挂红旌" 描述了一种宏大而壮丽的场景。水流如同绿色的帷幕打开,而红色的旗帜在风中飘扬,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节庆和喜悦的气氛。
"雅曲龙调管,芳樽蚁汎觥" 则转向了宴会中的音乐与饮食。诗人提到优美的乐曲和精致的酒器,这些都是古代宴席上常见的享受。
最后,"陪欢玉座晚,复得听金声" 表达了诗人在这愉悦的夜晚中,与友人们共度良辰,同时又得以重温那美妙的音乐之声。这里的“玉座”可能指的是装饰华丽的坐椅,而“金声”则是对音乐最好的赞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在幸岳寺宴会上的美好体验,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进行珍惜和享受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