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西汉元光、元封间,河决瓠子二十年。
钜野东倾淮泗满,楚人恣食黄河鳣。
万里沙回封禅罢,初遣越巫沉白马。
河公未许人力穷,薪刍万计随流下。
吾君盛德如唐尧,百神受职河神骄。
帝遣风师下约束,北流夜起澶州桥。
东风吹冻收微渌,神功不用淇园竹。
楚人种麦满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
君不见西汉元光、元封间,河决瓠子二十年。
钜野东倾淮泗满,楚人恣食黄河鳣。
万里沙回封禅罢,初遣越巫沉白马。
河公未许人力穷,薪刍万计随流下。
吾君盛德如唐尧,百神受职河神骄。
帝遣风师下约束,北流夜起澶州桥。
东风吹冻收微渌,神功不用淇园竹。
楚人种麦满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所作,名为《河复》。诗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力量和人力控制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盛世美德的赞颂。
开篇“君不见西汉元光、元封间,河决瓠子二十年”两句,直接引入汉代河患的历史事件,展示了黄河的怒涛与人类无力回天的局面。接下来的“钜野东倾淮泗满,楚人恣食黄河鳣”描绘了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人民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斗争。
诗中间部分“万里沙回封禅罢,初遣越巫沉白马。河公未许人力穷,薪刍万计随流下”写出了古代对抗洪水的努力,以及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顺应。
而到了后半部分,“吾君盛德如唐尧,百神受职河神骄。帝遣风师下约束,北流夜起澶州桥”则是对统治者美好德行的赞扬,以及通过神话手法表达了人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最后,“东风吹冻收微渌,神功不用淇园竹。楚人种麦满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则是对新时代治水成就的颂歌,以及人民在新的自然环境中重新获得生活和希望的情景。
整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哲理思考穿插其间,不仅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大事和民生疾苦的关怀。
及第全胜十政官,金鞍镀了出长安。
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