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妃歌舞态,西子巧谗魂。
利剑砍不断,馀妖钟此根。
光华日已盛,栏槛岂长存。
寄语寻芳者,须知松柏尊。
杨妃歌舞态,西子巧谗魂。
利剑砍不断,馀妖钟此根。
光华日已盛,栏槛岂长存。
寄语寻芳者,须知松柏尊。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其中融入了历史与神话的元素,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
首句“杨妃歌舞态”即点明了主题,杨贵妃以其婀娜多姿的舞蹈姿态而著称,这里化用了她作为美丽与艺术的代表。紧接着,“西子巧谗魂”则是对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的引用,她以美貌蛊惑吴王,成就了一段历史故事。这两句交织出一个充满魅力的女性世界。
“利剑砍不断”一句突兀其来,却又不失诗意,显示了作者在艺术表现上的大胆与创新。它既可以理解为对美好事物无法割舍的执着,也可能是对某种力量无奈面前的无力感。此处“利剑”象征着强大的力量,而“砍不断”的意境则充满了无尽的哀愁。
接下来的“馀妖钟此根”一句,则带入了神话传说中的元素,暗示了一种超越现实的深层次含义。“光华日已盛”表达了时光易逝,美好事物难以长存的感慨。
最后,“栏槛岂长存。寄语寻芳者,须知松柏尊。”这两句诗则是诗人对后人的劝告,提醒人们在追求美好的过程中,要有所取舍,懂得珍惜和尊重那些能够恒久远离的真正之物——如松柏般坚韧不拔的事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与神话故事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无尽的追求与感慨,以及对生命中真挚之物的尊重。
五岭城头双江口,登台四览无不有。
气象真欲涵万千,风景何止吞八九。
坡公昔日见图时,按图一境题一诗。
垂老南迁忽亲到,人生泥爪谁能知。
古碑摩挲土花碧,至今妙墨成陈迹。
江山无恙台增高,游人日日事登陟。
我慕濂溪二十年,自分章贡来无缘。
何幸萍水故人聚,千山都落酒樽前。
茫茫百感此怀古,昔为战场今乐土。
谁将带砺巩金汤,牖户绸缪迨未雨。
关山回首多烟尘,客里闲愁局外身。
桃源天竺在何处,更觅仙境问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