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
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
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
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的一首童谣,内容描绘了古代军队的场面。从语言风格和用词来看,这首诗应该产生于先秦时期,其作者已不可考。
"丙之晨,龙尾伏辰" 这两句设置了一种神秘而又紧张的氛围,"丙"在古代五行中属于火,而"晨"则代表早晨,"龙尾"和"伏辰"可能象征着某种力量或仪式正在进行。
"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 这几句描述了战争的准备和开始,"均服"可能是指士兵们穿戴整齐的战袍,而"振振"则形容战鼓声或兵器撞击的声音。"虢之旂"和"天策"都是古代军旗的名称,"鹑之贲贲"中"鹑"可能是某种鸟类,用来比喻士兵迅速集结的样子,而"焞焞"形容火焰或光芒四射。最后,"火中成军"则是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可能暗示着战事的紧迫和激烈。
"虢公其奔" 这句可能是描述战争爆发后的场景,"虢公"可能是一个地名或官职名称,而"其奔"则意味着迅速行动或逃离。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战争仪式与实战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先秦时期人们对于战争的认知和感受。
登临属素秋,厓山风日美。
茂宰肃精禋,招携集簪履。
生平吊古怀,览历从兹始。
清晨陟巘原,四望山烟紫。
两厓束怒涛,万籁鸣悲耳。
披薜问行朝,缘蹊观草市。
一后有遗陵,六师无故垒。
达彼死生关,悟兹兴亡理。
泛海帝图非,捐躯臣节是。
长松皆摧残,虚殿半夷圮。
感慨恨难平,凄凉泪欲洒。
移尊蜃海旁,击楫鲸波里。
人疑星汉游,舟以芥杯比。
未睹朝夕池,安知百川水。
回首尘虑消,壮游乃如此。
聊以步来章,卮言不盈纸。
霜月满楼人独倚,商声寂历撩人耳。
谁家玉笛来清夜,海思云情一时起。
忆昔曾登冀北台,萧飒天风海上来。
胡沙万里黄云冷,边风四起鸿雁哀。
几度行人折杨柳,几处春声起落梅。
庾信楼中曾作赋,郭隗台前空暮埃。
朅来归卧溪边石,萍踪回首云泥隔。
卜居空愧杜陵人,草玄谁过杨雄宅。
千山飞雪岁将阑,万木含风气萧索。
郢曲遥传寡和篇,相逢况是知音客。
此夜关山月正明,此时闻笛不胜情。
砧杵千家捣寒素,玉宇无尘促漏声。
谁为此曲堪凄切,无乃气出与精列。
调急能令山鬼愁,韵转忽惊山石裂。
徘徊曲几几相思,搔首乾坤感鬓丝。
摇落九歌悲宋玉,凄凉三弄忆桓伊。
今古豪华多迫蹙,劝君且尽杯中醁。
何时横笛溯天风,醉卧潇湘烟雨渌。
《清海楼霜夜闻笛》【明·黎民衷】霜月满楼人独倚,商声寂历撩人耳。谁家玉笛来清夜,海思云情一时起。忆昔曾登冀北台,萧飒天风海上来。胡沙万里黄云冷,边风四起鸿雁哀。几度行人折杨柳,几处春声起落梅。庾信楼中曾作赋,郭隗台前空暮埃。朅来归卧溪边石,萍踪回首云泥隔。卜居空愧杜陵人,草玄谁过杨雄宅。千山飞雪岁将阑,万木含风气萧索。郢曲遥传寡和篇,相逢况是知音客。此夜关山月正明,此时闻笛不胜情。砧杵千家捣寒素,玉宇无尘促漏声。谁为此曲堪凄切,无乃气出与精列。调急能令山鬼愁,韵转忽惊山石裂。徘徊曲几几相思,搔首乾坤感鬓丝。摇落九歌悲宋玉,凄凉三弄忆桓伊。今古豪华多迫蹙,劝君且尽杯中醁。何时横笛溯天风,醉卧潇湘烟雨渌。
https://shici.929r.com/shici/b9Hsb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