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岭城头双江口,登台四览无不有。
气象真欲涵万千,风景何止吞八九。
坡公昔日见图时,按图一境题一诗。
垂老南迁忽亲到,人生泥爪谁能知。
古碑摩挲土花碧,至今妙墨成陈迹。
江山无恙台增高,游人日日事登陟。
我慕濂溪二十年,自分章贡来无缘。
何幸萍水故人聚,千山都落酒樽前。
茫茫百感此怀古,昔为战场今乐土。
谁将带砺巩金汤,牖户绸缪迨未雨。
关山回首多烟尘,客里闲愁局外身。
桃源天竺在何处,更觅仙境问同人。
五岭城头双江口,登台四览无不有。
气象真欲涵万千,风景何止吞八九。
坡公昔日见图时,按图一境题一诗。
垂老南迁忽亲到,人生泥爪谁能知。
古碑摩挲土花碧,至今妙墨成陈迹。
江山无恙台增高,游人日日事登陟。
我慕濂溪二十年,自分章贡来无缘。
何幸萍水故人聚,千山都落酒樽前。
茫茫百感此怀古,昔为战场今乐土。
谁将带砺巩金汤,牖户绸缪迨未雨。
关山回首多烟尘,客里闲愁局外身。
桃源天竺在何处,更觅仙境问同人。
这首诗描绘了八境台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诗人刘绎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八境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的融合。首句“五岭城头双江口,登台四览无不有”开篇即点明了八境台的地理位置,以及站在其上可一览无余的广阔视野。接着,“气象真欲涵万千,风景何止吞八九”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赞美了八境台的壮丽景象,仿佛能包容万千气象,吞纳八九之景。
诗人回忆起宋代文学家苏轼(坡公)当年见到八境台图时,便题诗一首,而自己年老南迁后,竟然得以亲自来到此处,感叹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不可测。古碑摩挲,岁月痕迹犹存,诗人在碑文前感慨良多,对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深感敬仰。江山依旧,八境台的高度却在岁月中不断增长,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登高望远。
诗人最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他虽未能亲自探访桃源天竺这样的仙境,但在酒樽前与故人相聚,也足以慰藉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面对历史的沧桑与未来的不确定性,诗人以豁达的心态,展望未来,期待着有人能巩固国家的安全,如同带砺之石般坚不可摧,让国家繁荣稳定。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八境台的自然美景,还蕴含了对历史、文化、友情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朗吟黄叶寺,落日长林密。
天花拂衣香,露草沾屦湿。
深烟销奇峰,闲云裹危石。
金钟透太清,玉磬穿虚碧。
境胜龙象游,夜静虎狼出。
地远人踪稀,心定尘缘寂。
仙凡迥不同,坐久三叹息。
风雪闭门贫病婴,开门南去惬我情。
万里独游旧官长,十年一拜贤父兄。
征路快驰宛騕袅,归期应及闰清明。
梁园楚岸春俱好,一访相知为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