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香满室,燕坐自朝曛。
鸟啄生台饭,龙吞洗钵云。
心花幽处现,天籁静中闻。
汩汩红尘海,虚空念不分。
读经香满室,燕坐自朝曛。
鸟啄生台饭,龙吞洗钵云。
心花幽处现,天籁静中闻。
汩汩红尘海,虚空念不分。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超然的修行场景。首句“读经香满室”,以“香满室”渲染了诵经时的氛围,香气弥漫,营造出一种神圣而清静的环境。接着“燕坐自朝曛”,描述了修行者在黄昏时分静坐读书的情景,表现出其内心的平和与专注。
“鸟啄生台饭,龙吞洗钵云”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自然界的景象融入修行的意境中。鸟儿啄食象征着生命的自然循环,龙吞洗钵云则可能寓意着修行者的心境如同云水般自由无拘,同时也暗示着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与领悟。
“心花幽处现,天籁静中闻”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心花的显现,意味着内在的智慧与喜悦;天籁在静默中被听见,则是心灵与宇宙和谐共鸣的象征。
最后,“汩汩红尘海,虚空念不分”表达了修行者超越世俗纷扰,达到内心纯净的状态。红尘海比喻复杂多变的世界,而虚空念不分则是说修行者的心念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修行者在静谧环境中追求精神升华的过程,以及最终达到心灵与宇宙和谐统一的境界。
鼓棹冲波未半里,鹭洲回首犹尺咫。
江神知我恋故山,逆风苦为留顺水。
故人惜别话临岐,云情客意俱迟迟。
悬知今夜孤吟罢,烟雨应回两地思。
狂风自南已十日,上水有船行不得。
忽见云帆幅幅开,乾坤旋转只顷刻。
人生通塞亦偶然,快意何必定争先。
掩篷笑语同舟客,前路茫茫总信天。
野草摧霜血凝碧,突兀荒祠卧残石。
俎豆其间亦等闲,故应此地依忠魄。
大江滚滚从东来,朔风凛烈笳声哀。
谁向桑田话沧海,烟云变灭何有哉。
峰为文笔水为字,兹山屹作回澜势。
巍然坊表照乾坤,万古纲常此维系。
我来正值日当中,天宇寥廓群籁空。
哲人已往典型在,高山仰止萦私衷。
憾公生不唐虞际,稷契皋夔并同世。
星云糺缦复且歌,完将正气还天地。
不然有山可隐居,韬光自读圣贤书。
黄冠野服得随意,朱程周邵吾其徒。
如何破碎山河改,空使潜龙出枯海。
大厦倾岂一木支,此意何由问真宰。
平生志匪饱与温,成败利钝安足论。
忠孝之求不易副,一身早许酬君恩。
前日青原见遗墨,诗意琴心两凄恻。
空山无人水自流,千载如闻声太息。
青螺郁郁白鹭闲,一水相望咫尺间。
元灯未坠瓣香祝,江头日日穷跻攀。
桑梓敬恭重回首,感嗟兴废坐良久。
偶谈轶事问宗支,益信善人终有后。
归来延伫浴沂亭,惆怅冬青树不青。
欲买松楸更培植,崇祠呵护仗山灵。
《螺子山谒文信国公祠,同侯亭、寿泉作》【清·刘绎】野草摧霜血凝碧,突兀荒祠卧残石。俎豆其间亦等闲,故应此地依忠魄。大江滚滚从东来,朔风凛烈笳声哀。谁向桑田话沧海,烟云变灭何有哉。峰为文笔水为字,兹山屹作回澜势。巍然坊表照乾坤,万古纲常此维系。我来正值日当中,天宇寥廓群籁空。哲人已往典型在,高山仰止萦私衷。憾公生不唐虞际,稷契皋夔并同世。星云糺缦复且歌,完将正气还天地。不然有山可隐居,韬光自读圣贤书。黄冠野服得随意,朱程周邵吾其徒。如何破碎山河改,空使潜龙出枯海。大厦倾岂一木支,此意何由问真宰。平生志匪饱与温,成败利钝安足论。忠孝之求不易副,一身早许酬君恩。前日青原见遗墨,诗意琴心两凄恻。空山无人水自流,千载如闻声太息。青螺郁郁白鹭闲,一水相望咫尺间。元灯未坠瓣香祝,江头日日穷跻攀。桑梓敬恭重回首,感嗟兴废坐良久。偶谈轶事问宗支,益信善人终有后。归来延伫浴沂亭,惆怅冬青树不青。欲买松楸更培植,崇祠呵护仗山灵。
https://shici.929r.com/shici/SYAL5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