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发半白,笑面微红。野水秋无像,丛林春有功。
华繁粉梦蝶,天远没飞鸿。
借问分身几许,相随南北西东。
衰发半白,笑面微红。野水秋无像,丛林春有功。
华繁粉梦蝶,天远没飞鸿。
借问分身几许,相随南北西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的形象,他虽然头发斑白,但面色仍然保持着微微的红润,显示出内心的宁静与活力。秋天的野外,水面平静无波,仿佛与季节的变迁无关;而春天的丛林则展现出生机与活力,象征着佛法的滋养和禅修的力量。
诗人以蝶梦比喻禅师的梦境,华美的景象如同粉蝶翩翩,寓意禅心的空灵与超脱;而天边翱翔的大雁,暗示着禅师的志向高远,不拘一格,自由自在。最后,诗人询问禅师是否能化身无数,跟随他行遍四方,传达佛法的教诲。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禅师的内在修为和外在风范,以及佛法普度众生的精神。释正觉的笔触既赞美了禅师的修行成果,也表达了对佛法传播的期待。
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
黄牛黄蹄白双角,牧童绿蓑笠青箬。
今年土脉应雨膏,去年不似今年乐。
儿闻年登喜不饥,牛闻年登愁不肥。
麦穗即看云作帚,稻米亦复珠盈斗。
大田耕尽却耕山,黄牛从此何时闲。
玉池吹醒芙蓉醉,回头红粉都无味。
秋宫人去金钱飞,过我茅茨若相慰。
起来采采为三嗅,犹是上天风露气。
餐英端可拔浊俗,南山在眼令人喟。
幽人所知晚节好,历历青蕊开犹未。
竹叶且与时一中,梅花后生来可畏。
乱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虬蟠千仞剧羊肠,天府由来百二强。
四皓有芝轻汉祖,张仪无地与怀王。
云连帐影萝阴合,枕绕泉声客梦凉。
深处会容高尚者,水苗三顷百株桑。
不见故人十年馀,不道故人无素书。
愿逢颜色关塞远,岂意出守江城居。
外江三峡且相接,斗酒新诗终日疏。
谢朓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
泊船秋夜经春草,伏枕青枫限玉除。
眼前所寄选何物,赠子云安双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