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刈麦》
《观刈麦》全文
唐 / 白居易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ānmài
táng / bái

tiánjiāshǎoxiányuèyuèrénbèimáng

láinánfēngxiǎomàilǒnghuáng

dānshítóngzhìxiéjiāng

xiāngsuíxiǎngtiándīngzhuàngzàinángāng

zhēngshǔbèizhuóyántiānguāng

jìnzhīdànxiàcháng

yǒupínrénbàozàibèibàng

yòushǒubǐngsuìzuǒxuánkuāng

tīngxiāngyánwénzhěwèibēishāng

tiánjiāshūshuìjìnshíchōngcháng

jīngōngcéngshìnóngsāng

sānbǎishísuìyànyǒuliáng

niànkuìjìnnéngwàng

注释
田家:农家。
少闲月:很少有空闲的月份。
人倍忙:人们更加繁忙。
夜来:夜晚。
南风:从南方吹来的风。
覆陇黄:覆盖田垄,使小麦变黄。
妇姑:指妇女。
荷箪食:提着竹篮送饭。
童稚:儿童。
携壶浆:带着饮料。
相随饷田去:相伴去田里送饭。
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地名,泛指田野。
足蒸暑土气:脚被暑气蒸腾。
背灼炎天光:背被烈日炙烤。
力尽不知热:筋疲力尽也不觉得热。
但惜夏日长:只是珍惜夏日的漫长。
贫妇人:贫穷的妇人。
在其傍:在旁边。
秉遗穗:拿着遗留的麦穗。
敝筐:破旧的篮子。
相顾言:相互交谈。
闻者为悲伤:听到的人会感到悲伤。
家田输税尽:家里的田地都为了交税而耗尽。
拾此充饥肠:只能捡麦穗来填饱肚子。
何功德:有什么功劳。
曾不事农桑:竟然没有从事过农桑之事。
吏禄三百石:官员的俸禄有三百石。
岁晏:年末。
有馀粮:有剩余的粮食。
私自愧:内心感到惭愧。
尽日:整天。
不能忘:不能忘怀。
注释2

刈(yì):割。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 :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地名。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但:只。惜:盼望。

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遗失

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

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顾:视,看。

闻者:白居易自指。为(w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输税(shuì):缴纳租税。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

我:指作者自己。

曾(céng)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耕和蚕桑。

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古时候念dàn)。

岁晏(yàn):年底。晏,晚。

念此:想到这些。

尽日:整天,终日。

翻译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晚刮起南风,小麦覆盖田垄金黄一片。
妇女们提着竹篮送饭,孩子们提着壶装的饮料。
他们相伴去田里送饭,青壮年都在南冈劳作。
脚被暑气蒸腾,背被烈日炙烤。
筋疲力尽也不觉得热,只是珍惜夏日的漫长。
又有贫穷的妇人,抱着孩子在旁边。
右手拿着遗留的麦穗,左手挂着破旧的篮子。
听到她们相互交谈,听者都会感到悲伤。
家里的田地都为了交税而耗尽,只能捡这些麦穗填饱肚子。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竟然没有从事过农桑之事。
官员的俸禄有三百石,年末还有剩余的粮食。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都不能忘怀。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赏析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家月下劳作的画面,展现了农民在五月间忙于收割麦子的场景。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安逸生活与农人的辛勤劳动,表达了深深的愧疚之情。

诗中“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两句直接描绘出农人在夏季的繁忙景象,接着“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生动地写出了麦子成熟时的自然景观和收获的紧迫感。妇女和孩子们也参与了劳作,他们的形象通过“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展现出来,这些细节充分体现了农村家庭共同劳动的情景。

诗人还特别描写了一位贫苦的妇人,她“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形象凄凉,通过这位妇人的形象,诗人强调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最后,“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表达了农民在交纳完税后,只能靠收集落穗来填饱肚腹的悲凉。紧接着诗人转向内心的自责与反思:“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诗人的愧疚来自于自己作为官员,享受着稳定的俸禄,而没有亲身经历农业的辛劳。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强烈的情感表达,传递出一种深切的社会关怀和个人责任感。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朝代:唐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生辰:772年-846年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猜你喜欢

读书

病骨愔愔百不如,不应投老更看书。

古今得丧今方辨,且向斜阳弄蠹鱼。

(0)

九龙洞

洞中石乳色如霜,欲煮刀圭未得方。

叹息此生来已晚,更将残命笑嵇康。

(0)

寄才仲

陶令在彭泽,放怀天壤间。

横江三百里,往往向庐山。

多寻简寂醉,时访远公闲。

不复顾吏迹,世人指为顽。

公子负文华,少年成青纶。

风流不屑俗,为邑得星湾。

节节香炉峰,据案见苍颜。

何劳事舟楫,缓步可跻攀。

形骸付物外,勿使人事关。

岩壑高世人,有谁偕往还。

新篇定盈轴,佳句不可删。

南风傥乘寄,诚足慰衰孱。

(0)

盆荷二首·其二

衡茅岑寂掩柴关,庭下萧疏竹数竿。

狭地难容大池沼,浅盆聊作小波澜。

澄澄皓月供宵影,瑟瑟凉风助晓寒。

不校蹄涔与沧海,未知清兴有谁安。

(0)

第四十大士不起颂

梁国令他魏国愁,渡江投水暗随流。

虽然寸土居无动,争奈双林树半秋。

(0)

第三十五镜清有言颂

寻常爱客恨无来,及至人来懒话陪。

空卧早知眠不当,虚劳红焰落寒灰。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李龏 周孚 范梈 何巩道 夏孙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