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三年颁正朔,使君万里向交州。
瑶池天阔龙光漏,铜柱云低蜃气收。
陆贾独能持节往,终军因得弃繻留。
幕中为惜悬河辩,毛遂归来坐上头。
皇帝三年颁正朔,使君万里向交州。
瑶池天阔龙光漏,铜柱云低蜃气收。
陆贾独能持节往,终军因得弃繻留。
幕中为惜悬河辩,毛遂归来坐上头。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诗人宋沂对傅与砺远赴安南任职的深情送别。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首联“皇帝三年颁正朔,使君万里向交州”,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皇帝在三年之际颁布新的历法,而使者傅与砺将踏上万里之遥的交州(今越南)之路,既体现了朝廷对外交事务的重视,也预示了傅与砺此行的重要性和艰难。
颔联“瑶池天阔龙光漏,铜柱云低蜃气收”,以瑶池、龙光、铜柱、蜃气等自然景象为喻,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暗含着对傅与砺旅途中的美好祝愿与期待。瑶池象征仙境,龙光则寓意祥瑞,铜柱与蜃气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边疆图景,展现了边地的独特风貌。
颈联“陆贾独能持节往,终军因得弃繻留”,引用了陆贾出使南越和终军弃繻的故事,表达了对傅与砺此行的敬佩与期待。陆贾和终军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官,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勇敢面对挑战,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傅与砺完成使命、平安归来的美好愿望。
尾联“幕中为惜悬河辩,毛遂归来坐上头”,以毛遂自荐的典故,表达了对傅与砺才智的赞赏以及对其在异域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期待。毛遂自荐的故事强调了个人能力与勇气的重要性,暗示傅与砺不仅能够胜任使职,还将在异域大展宏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深情地表达了对傅与砺远行的祝福与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国家外交事业的热忱。
巅崖凿透苔花碧,绕涧风来竹香湿。
龙头蜕骨蛰不飞,老壳中枵含古质。
横林六月秋生衣,垂帘冬夜春浮笔。
主人梦觉邯郸来,乍得幽深快胸臆。
君不见玉关将军冰雪肌,庙堂谟臣安危机。
一发不中群口讥,昨日把笏今扶犁。
谁知赵侯鬓未衰,中流勇退世所推。
却愁此志不终遂,再使腾踏今昌期。
玄卿难再得,本是餐霞人。
高怀独超物,洞鉴亦绝伦。
君自江东我吴下,早岁联翩侍金马。
御榻赐书凡一束,仙苑偷桃动盈把。
紫虚元君之玉诀,青城先生教我者。
感君多道气,探怀为君写。
学士承旨平原公,许我与君扬□同。
一时标名两外史,羽衣白茅立下风。
我还句曲廿馀载,君乘輶轩历烟海。
归锦桥西结草楼,楼中袱被长相待。
风烟山水共追寻,福临洞口话离心。
年深书字化为碧,白首苍茫成古今。
圣井山崩数千尺,君从群龙去无迹。
困顿盐车筱岭头,此日思君复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