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苍茫落易水,悲风动地萧条起。
荆卿入秦功不成,遗恨骊山暮烟紫。
昔年此地别燕丹,哀歌变征风雨阑。
白虹翕翕贯燕市,黄金台下阴云寒。
袖中宝刀霜华重,此事千秋竟成梦。
十三杀人徒尔为,百二河山俨不动。
呜呼,荆卿磊落殊不伦,渐离慷慨得其真!
长安无限屠刀肆,独有吹箫击筑人。
白日苍茫落易水,悲风动地萧条起。
荆卿入秦功不成,遗恨骊山暮烟紫。
昔年此地别燕丹,哀歌变征风雨阑。
白虹翕翕贯燕市,黄金台下阴云寒。
袖中宝刀霜华重,此事千秋竟成梦。
十三杀人徒尔为,百二河山俨不动。
呜呼,荆卿磊落殊不伦,渐离慷慨得其真!
长安无限屠刀肆,独有吹箫击筑人。
这首诗《易水歌》由明代诗人夏完淳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荆轲的追忆,表达了对英雄豪情与历史命运的深刻感慨。
首句“白日苍茫落易水”,描绘出一幅苍凉的画面,夕阳西下,易水边一片凄迷,奠定了全诗悲壮的基调。接着“悲风动地萧条起”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悲凉氛围,风声凄厉,大地萧瑟,营造出一种肃杀之感。
“荆卿入秦功不成,遗恨骊山暮烟紫。”这里提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虽然未能成功,但其英勇之举却让后人铭记于心,骊山暮烟紫更是将这份遗憾与怀念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昔年此地别燕丹,哀歌变征风雨阑。”诗人通过回忆当年荆轲与燕丹分别时的情景,以及随后的悲壮歌声,展现了英雄末路的凄美与悲壮。
“白虹翕翕贯燕市,黄金台下阴云寒。”这两句描绘了荆轲行刺前的场景,白虹贯穿燕市,黄金台下的阴云更添了几分寒意,象征着荆轲行动的决绝与悲凉。
“袖中宝刀霜华重,此事千秋竟成梦。”宝刀在荆轲袖中,其锋利如同霜华,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梦,表达了对英雄未竟事业的惋惜。
“十三杀人徒尔为,百二河山俨不动。”这里借荆轲的往事,表达了对历史命运的无奈与感慨,即使荆轲英勇杀敌,也无法改变江山稳固的局面。
最后,“呜呼,荆卿磊落殊不伦,渐离慷慨得其真!”诗人感叹荆轲的磊落与不同凡响,以及与之相比,其他人的慷慨激昂。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长安无限屠刀肆,独有吹箫击筑人。”对比长安的血腥与暴力,只有那些吹箫击筑的人能够带来一丝宁静与希望,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艺术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与对现实的反思,既有对英雄事迹的赞美,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