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曾伴桃花落。丝丝还带春烟薄。轻絮不禁风。
任它西复东。此时重折遍。依旧楼头见。
何处认离亭。黄鹂三两声。
小园曾伴桃花落。丝丝还带春烟薄。轻絮不禁风。
任它西复东。此时重折遍。依旧楼头见。
何处认离亭。黄鹂三两声。
这首清代江瑛的《子夜·春柳》描绘了一幅细腻的春日景象。"小园曾伴桃花落",诗人以小园为背景,回忆起桃花飘落的场景,暗示了时光流转和季节变迁。"丝丝还带春烟薄",进一步渲染了春日清晨或傍晚时分,轻烟袅袅与柳丝交织的朦胧美,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轻絮不禁风,任它西复东",柳絮随风飘荡,无拘无束,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力量。"此时重折遍,依旧楼头见",诗人折柳寄情,即使时光流转,但每年春天都能在同样的楼头看到相同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何处认离亭?黄鹂三两声",以黄鹂的鸣叫作为离别的象征,引发人们的离别之情和对远方的思念。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柳的景象,寓言人生的离合无常,情感深沉而富有诗意。
道山堂上御府画,展卷犹能记老燕。
十日何由办水石,千金乃可分江天。
楚湘两岸风落木,海岳三秋雁度川。
大山小山俱好隐,江南梦去曲肱眠。
孤踪水上萍,岂料过希龄。
药圣贫难疗,钱神祷不灵。
行云风断续,蜕叶雨飘零。
半世知心者,书灯一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