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下荆江,信宿七百里。
少萦玉州岸,翠壁红楼起。
提携桃竹杖,飞步同徙倚。
永啸来长风,极望际天水。
登临兴未穷,归思孰能弭。
枕湖驾高浪,万顷期一苇。
飞廉不借便,进尺或退咫。
莽苍入葭芦,回环乱洲沚。
刺篙力言匮,挽缆路仍圮。
物用各有时,奡荡未可鄙。
风水亦何心,邂逅乃如此。
快意得濡滞,赢缩固其理。
子文三已仕,了不见愠喜。
斯犹未称仁,胡不听行止。
南山定非远,风驶一帆耳。
携壶上翠微,旅琐为君洗。
扁舟下荆江,信宿七百里。
少萦玉州岸,翠壁红楼起。
提携桃竹杖,飞步同徙倚。
永啸来长风,极望际天水。
登临兴未穷,归思孰能弭。
枕湖驾高浪,万顷期一苇。
飞廉不借便,进尺或退咫。
莽苍入葭芦,回环乱洲沚。
刺篙力言匮,挽缆路仍圮。
物用各有时,奡荡未可鄙。
风水亦何心,邂逅乃如此。
快意得濡滞,赢缩固其理。
子文三已仕,了不见愠喜。
斯犹未称仁,胡不听行止。
南山定非远,风驶一帆耳。
携壶上翠微,旅琐为君洗。
这首宋诗《归舟濡滞示仁仲》是胡寅所作,描绘了诗人乘舟沿荆江而下的旅程。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舟行过程中的景色变化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首句“扁舟下荆江,信宿七百里”交代了行程的起点和距离,接下来“少萦玉州岸,翠壁红楼起”描绘了沿途的风光,玉州岸边的美景与红楼相映成趣。诗人“提携桃竹杖,飞步同徙倚”,表现出轻松愉快的心情,与友人一同欣赏风景。
“永啸来长风,极望际天水”写出了开阔的视野和畅快的呼啸,然而“登临兴未穷,归思孰能弭”又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诗人期待着“枕湖驾高浪,万顷期一苇”,但航行中遇到困难,“飞廉不借便,进尺或退咫”,反映出旅途的波折。
“莽苍入葭芦,回环乱洲沚”形象地描绘了芦苇丛生、水域错综复杂的景象,而“刺篙力言匮,挽缆路仍圮”则写出舟行的艰辛。诗人以“物用各有时,奡荡未可鄙”表达对自然规律的理解,认为即使遭遇挫折,也无须沮丧。
诗人以子文自比,三次辞官而不愠怒,展现出超然的人生态度。他鼓励友人不必过于执着于仕途,因为“南山定非远,风驶一帆耳”。最后,诗人提出“携壶上翠微,旅琐为君洗”,愿以山水之乐洗去旅途的烦忧,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舟行经历为线索,寓言哲理于山水之间,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轩辕轻举同浮丘,黄山到今仙境留。
攒峰排云三十六,势压地轴雄南州。
玄乡倒景接虚旷,太空清气凭萧飕。
恍疑万里运鹏翼,政似五月思貂裘。
尝闻丹炉灵药在,宝光夜静干斗牛。
我行虽云惬素尚,黄鹤不返令人愁。
忆年弱冠披图经,白发荏苒四十秋。
遐观奇绝勿轻去,山灵特为驱烟雾。
吾宗诗翁期不来,天风吹落惊人语。
何时同此采真游,尘缘誓将脱羁囚。
人间万事一杯酒,鼠肝虫臂徒包羞。
青青首阳薇,皎皎孤竹子。
求仁亦何怨,清风千万祀。
昌黎述玄圣,雄文剧颂美。
伟哉青社书,感激有深旨。
列宿丽寒旻,群鸿戏秋水。
李侯信卓荦,不惜百金市。
分符守吴会,开缄授云耳。
故物传卫公,遗璧归孔氏。
一玩三叹息,当思继前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