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制帛》
《送制帛》全文
明 / 周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画阁犹催晓漏声,共迎神帛出留京。

宫云拥护旌旗转,驰道传呼鼓角鸣。

郊庙本严周定制,登封非为汉虚名。

因思柴望精禋地,犹有蚕桑赋未轻。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周伦的《送制帛》诗,描绘了古代宫廷中制作祭祀用帛的场景,以及对这一仪式的深刻思考。

首句“画阁犹催晓漏声”,以“画阁”点明地点,即华丽的宫殿,而“晓漏声”则暗示时间,清晨之时分。此句通过晨钟暮鼓的交替,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预示着即将开始的重要仪式。

接着,“共迎神帛出留京”一句,点明了活动的核心——迎接神帛。神帛在古代祭祀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象征着神灵的降临与庇佑。这一行为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对仪式的重视。

“宫云拥护旌旗转,驰道传呼鼓角鸣”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仪式的壮观场面。宫云围绕,旌旗飘扬,驰道上传来阵阵呼号与鼓角之声,整个场景充满了神圣与威严的气息。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仪式的规模宏大,也暗示了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信仰。

“郊庙本严周定制,登封非为汉虚名”两句,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古代礼仪制度的尊重与推崇。郊庙之礼是周朝以来的传统,而登封则是汉代的盛举,这两者都体现了对神灵的敬仰和国家的尊崇。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这种传统礼仪的重要性,并非仅为表面的虚名。

最后,“因思柴望精禋地,犹有蚕桑赋未轻”一句,诗人由眼前的仪式联想到古代的祭天仪式,如柴望、禋祀等,这些仪式不仅关乎神灵的敬拜,还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诗人也反思了在进行如此庄严仪式的同时,是否仍应关注民生,尤其是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综上所述,周伦的《送制帛》诗通过对古代宫廷祭祀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古代礼仪的庄重与神圣,同时也蕴含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作者介绍
周伦

周伦
朝代:明   字:伯明   号:贞翁   籍贯:苏州府昆山   生辰:1463—1542

(1463—1542)苏州府昆山人,字伯明,号贞翁。弘治十二年进士。授新安知县,擢大理寺少卿,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有《贞翁稿》、《西台纪闻》、《医略》等。
猜你喜欢

梅花落尽有感

五树梅花一树迟,花迟花早总离披。

春风只解吹梅落,不为愁人染鬓丝。

(0)

晚归再度西桥四首·其三

尽日山行意未销,归来再与坐溪桥。

山童抛石落溪水,唤作鱼儿波面跳。

(0)

晚过黄洲铺二绝·其一

数峰残日紫将销,一片新秧绿未交。

道是今年春水小,涨痕也到岸花梢。

(0)

宿青山市四首·其三

近看青山却朗然,更无半点雾和烟。

一峰是石高多少,到得峰头即到天。

(0)

洗面绝句

浙山两岸送归艎,新捣春蓝浅染苍。

自汲江波供盥漱,清晨满面落花香。

(0)

昼倦

睡眼䰒松倦日长,却抛诗卷步回廊。

狸奴幸自双双戏,忽见人来走似獐。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