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用前韵谢潘寿卿见和二首·其一》
《再用前韵谢潘寿卿见和二首·其一》全文
宋 / 王之道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小人南郭綦,君子东家丘。

相从濡须坞,雪案风飕飗。

眼界眩兜绵,耳根鬨鸣球。

何妨具杯酌,一笑宽百忧。

不见刘带花,逢愁但摇头。

时来看崔卢,姓名覆金瓯。

我愿霁晨霜,栗烈还温柔。

黄金著高柳,绿浪翻来麰。

要令扶犁儿,力田遂逢秋。

饱食奚所须,鼓腹同天游。

(0)
注释
南郭綦:南山边的村落。
东家丘:东边的高地。
濡须坞:地名,可能有水边之意。
雪案:洁白的书桌。
兜绵:形容眼花缭乱。
鬨鸣球:比喻耳中嘈杂声。
具杯酌:准备酒杯畅饮。
刘带花:可能指某个人或典故,未详。
崔卢:可能是姓氏,表示贵族或显赫人家。
霁晨霜:清晨的霜露转暖。
高柳:高大的柳树。
绿浪:绿色的稻浪。
扶犁儿:耕田的农夫。
鼓腹:大笑,满足的样子。
翻译
卑微之人住在南山郭綦,高尚君子居于东边丘墟。
我们相伴在濡须坞,面对雪白书案感受清风飕飗。
眼前景象如梦幻般缭乱,耳边仿佛听见鸣球般的嘈杂声。
不妨备好酒杯,一笑了结诸多忧虑。
未见刘姓花开花落,遇见愁事只能摇头叹息。
时常拜访崔卢两家,他们的名字被尊贵覆盖。
我愿清晨的霜露能变得温暖,如同烈酒却柔和。
黄金挂在高高的柳树上,绿色的波浪翻滚着麦穗。
让耕田的农夫也能感受到丰收,勤劳终将收获秋天。
吃饱了又有什么需要?让我们鼓腹而歌,与天地同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名为《再用前韵谢潘寿卿见和二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抒发胸怀的诗篇。

"小人南郭綦,君子东家丘。相从濡须坞,雪案风飕飗。" 这几句通过对比自己和友人的居住地,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度过寒冷冬日的情景,其中“濡须坞”、“雪案风飕飗”生动地描绘出了严冬的景象。

"眼界眩兜绵,耳根鬨鸣球。何妨具杯酌,一笑宽百忧。" 这里的“眼界眩兜绵”、“耳根鬨鸣球”写出了诗人在严寒中依然保持着豁达的心态,而“何妨具杯酌,一笑宽百忧”则表达了通过饮酒和友好相处来消解烦恼的意境。

"不见刘带花,逢愁但摇头。时来看崔卢,姓名覆金瓯。" 这几句中,“不见刘带花”可能是在提及某个人的缺席,而“逢愁但摇头”则表达了诗人对此事的无奈和忧虑。接着,“时来看崔卢,姓名覆金瓯”则是对历史人物或朋友的赞美,通过“姓名覆金瓯”来形容其名声显赫。

"我愿霁晨霜,栗烈还温柔。黄金著高柳,绿浪翻来麰。" 这里的“我愿霁晨霜”表达了诗人希望天气转晴的愿望,而“栗烈还温柔”则是对待人接物态度的写照。接着,“黄金著高柳,绿浪翻来麰”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

"要令扶犁儿,力田遂逢秋。饱食奚所须,鼓腹同天游。" 最后,这几句则是对农事的期待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要令扶犁儿”、“力田遂逢秋”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而“饱食奚所须,鼓腹同天游”则是一种超脱物外、享受自然之美的心境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严冬景象和田园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友人和历史人物的赞扬,展现了诗人旨在表达一种超越世俗烦恼、寻求心灵自由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王之道

王之道
朝代:宋   籍贯:庐州濡须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
猜你喜欢

次韵公辟闻角有感

一听胡笳动越吟,声潜地底气逾深。

千宫月色单于曲,万里天光魏阙心。

秉烛何人犹把盏,挑灯有女正穿针。

早寒时节黄昏后,更逐西风应远砧。

(0)

东平夫人挽章

相阀风流盛,王家地势雄。

室中兰作佩,庭下玉成丛。

啼鸟悲春槛,荒原入夜宫。

遗芳得鸿笔,论次诏无穷。

(0)

中书侍郎挽词二首·其二

守道无夷险,如公实寡仇。

望从乌府重,官到凤池休。

二品追褒峻,千金赙恤优。

搢绅终有恨,王骏不封侯。

(0)

题郴阳道中一古寺壁二绝·其二

哀歌巫女隔祠丛,饥鼠相追坏壁中。

北客念家浑不睡,荒山一夜雨吹风。

(0)

山间秋夜

夜色秋光共一阑,饱收风露入脾肝。

虚檐立尽梧桐影,络纬数声山月寒。

(0)

漱玉馆

拳石漱芳玉,梦回堪洗耳。

客至馆于斯,妙处从此始。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