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松阴十亩园,此中人物似桃源。
衣冠俎豆犹三代,鸡犬桑麻自一村。
垣外白榆随宿列,树头青鸟候风翻。
坐来髣髴疑仙境,试问先生笑不言。
百尺松阴十亩园,此中人物似桃源。
衣冠俎豆犹三代,鸡犬桑麻自一村。
垣外白榆随宿列,树头青鸟候风翻。
坐来髣髴疑仙境,试问先生笑不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画卷。开篇“百尺松阴十亩园”,以百尺松树的高大与十亩园地的广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自然和谐的氛围。接着,“此中人物似桃源”一句,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暗示这里如同世外桃源,充满了理想化的宁静与和谐。
“衣冠俎豆犹三代,鸡犬桑麻自一村”两句,通过“衣冠俎豆”和“鸡犬桑麻”的对比,既展现了古代文明的遗风,又描绘了现代乡村生活的淳朴与和谐。这里的“三代”指的是古代的文明时期,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传统美德和生活方式的向往。
“垣外白榆随宿列,树头青鸟候风翻”则进一步渲染了园中的自然美景。白榆树排列在园墙之外,青鸟在树梢上等待着风的吹动,这些生动的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最后,“坐来髣髴疑仙境,试问先生笑不言”两句,表达了诗人置身于如此美景之中,仿佛进入了仙境的感受。他试图向园主人询问,却只见主人微笑不语,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暗示了主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满足与自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隐君元明园中景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和传统文化价值的尊重与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