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于九畹怜秋晚,讵意春轩得更逢。
誉望又归尼父操,清芬应有伯夷风。
珠缨自别菖阳谱,玉蕊犹疑桂子宫。
鶗鴂不须鸣泽国,孤标留与众芳宗。
每于九畹怜秋晚,讵意春轩得更逢。
誉望又归尼父操,清芬应有伯夷风。
珠缨自别菖阳谱,玉蕊犹疑桂子宫。
鶗鴂不须鸣泽国,孤标留与众芳宗。
这首诗以兰花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独特魅力的赞美与感慨。首先,“每于九畹怜秋晚,讵意春轩得更逢”,诗人感叹在秋天的末尾,常常会怀念那九畹之中的兰花,没想到在春天的书房里,又能再次遇见如此美丽的兰花。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秋日的怀念与春日的重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兰花在不同季节中都能给人带来惊喜的特点。
接着,“誉望又归尼父操,清芬应有伯夷风”,诗人将兰花的赞誉归于孔子,认为兰花的高洁品质与伯夷(古代著名的隐士)相媲美。这里通过引用孔子和伯夷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兰花的高尚品格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珠缨自别菖阳谱,玉蕊犹疑桂子宫”两句,诗人以珠缨和玉蕊来比喻兰花的美丽,同时将兰花与菖蒲、桂花等名花进行比较,突出其独特的魅力。这里的“菖阳谱”和“桂子宫”分别指菖蒲和桂花的生长环境或象征意义,通过对比,更加凸显了兰花的珍贵和独特。
最后,“鶗鴂不须鸣泽国,孤标留与众芳宗”,诗人以鶗鴂(即杜鹃鸟)的啼鸣为喻,表示兰花无需借助外界的喧嚣来彰显自己的存在,它以其独立的风骨和与众不同的香气,成为百花之中的领袖。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兰花自信、独立精神的高度赞扬。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兰花的描绘和赞美,不仅展现了兰花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高尚人格和独立精神的颂扬,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地偏菊开晚,乃在秋冬交。
霜中色艳艳,肯逐蓬艾凋。
感此节物殊,为尔再登高。
玉觞泛金英,举酒望层霄。
云气有佳色,此岂瞪发劳。
世态互陵灭,冰炭方凝焦。
不如醉后眠,意味真陶陶。
何论饮而寿,且以乐此朝。
岁律忽晼晚,我生感行休。
雨馀秋气清,策杖成独游。
苍苍松桂合,中有清浅流。
放怀似樵者,忘机狎飞鸥。
顾我疏散姿,自合在一丘。
但恨尚羁束,块处无朋俦。
独酌谁与共,独歌谁与酬。
此独有至乐,当有知者不。
盗贼纷满眼,世故端百忧。
置之且勿道,独乐未易收。
前年河内中秋月,玉帐初寒铁衣滑。
羽书狎至不成眠,坐伴清光到明发。
是时季弟在幕中,病隔纱窗共谈说。
出师未捷身已危,继被宸章召还阙。
去年中秋寓宋都,金针篆字看除书。
夜同叔弟坐月下,仰望赤气环斗枢。
经营两河初就绪,斥罢将帅良非图。
陵晨廷争不可得,上还印绶归东吴。
今年谪官旅湖外,又值中秋有佳气。
纤云四卷天无河,月色满庭如泼水。
缅怀诸季会合难,但与阿宗相劳慰。
举杯邀月应笑人,处处相逢万馀里。
我生端遇国步艰,出入将相三年间。
功名富贵亦何有,慨念四海悲汍澜。
心驰沙漠关塞远,身堕江湖风露寒。
不须更问世间事,但愿对月身常闲。
《中秋望月有感寄叔易季言并简仲辅弟》【宋·李纲】前年河内中秋月,玉帐初寒铁衣滑。羽书狎至不成眠,坐伴清光到明发。是时季弟在幕中,病隔纱窗共谈说。出师未捷身已危,继被宸章召还阙。去年中秋寓宋都,金针篆字看除书。夜同叔弟坐月下,仰望赤气环斗枢。经营两河初就绪,斥罢将帅良非图。陵晨廷争不可得,上还印绶归东吴。今年谪官旅湖外,又值中秋有佳气。纤云四卷天无河,月色满庭如泼水。缅怀诸季会合难,但与阿宗相劳慰。举杯邀月应笑人,处处相逢万馀里。我生端遇国步艰,出入将相三年间。功名富贵亦何有,慨念四海悲汍澜。心驰沙漠关塞远,身堕江湖风露寒。不须更问世间事,但愿对月身常闲。
https://shici.929r.com/shici/ZV11HJ.html
都门供张设祖道,冠盖如云声浩浩。
送车百两知为谁,太傅少傅同归老。
道傍观者为泣下,贤哉大夫能自保。
酒酣礼毕辞决去,脱若林泉放鱼鸟。
当时宣帝重法律,视遇公卿同隶皂。
杨恽所坐秪语言,赵韩之诛亦草草。
故令二傅动归心,未必筋骸果衰稿。
父子相随出汉关,归来自觉故乡好。
黄金散尽宴亲宾,日治酒殽供洒扫。
肯将田宅遗子孙,清白传家最堪宝。
寂寥千载想风流,知止不辱何其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