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向晚,斜日在高楼。幽花愁脉脉,轻絮去悠悠。
冉冉三更雨,萧萧通夜愁。
春向晚,斜日在高楼。幽花愁脉脉,轻絮去悠悠。
冉冉三更雨,萧萧通夜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晚时分的境象,诗人在高楼上感受着斜阳的余晖,心中充满了愁绪。"幽花"二字勾勒出一种隐秘而又略带哀艳的情怀,而"愁脉脉"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伤。"轻絮去悠悠"中的"轻絮"可能指的是春日里微细的花絮,也暗示了一种柔和而又不易觉察的情感流动。
至于第二句,"冉冉三更雨"形容了夜晚的雨声绵长而连续,"萧萧通夜愁"则将这种声音与诗人的夜不能寐相联系,增添了一种深夜难眠、思绪万千的情境。整个句子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晚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愁思,展现了一种淡淡的悲秋之情。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象,情感真挚而不失婉约,是一首颇具宋代词风格的佳作。
江郭花开也寂寥,不须绿暗与红凋。
疾风甚雨过寒食,白日青春吟大招。
芳景尚随流水去,故人应作綵云飘。
烟波千里家何在,惟有溪声似晚潮。
清才四纪擅时名,晚卜丘林遂解缨。
欲借青春藏向此,须知白首尚多情。
水浮花出人间去,山近云从席上生。
漫说市朝堪大隐,仙家谁信在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