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肺君恩已四方,此身天地可容忘。
百年存没真吾事,万古纲常只此堂。
涕泪总深收岂易,斑衣未破舞须长。
可知本分无穷意,大舜曾参孝子常。
肝肺君恩已四方,此身天地可容忘。
百年存没真吾事,万古纲常只此堂。
涕泪总深收岂易,斑衣未破舞须长。
可知本分无穷意,大舜曾参孝子常。
这首《养思堂》是明代诗人庄昶所作,通过诗中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孝道和纲常伦理的深刻思考与推崇。
首句“肝肺君恩已四方”,开篇即点明了对君王恩泽的感激之情,肝肺比喻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君主恩惠的深切铭记,这份恩情已经遍及四面八方,深入人心。
“此身天地可容忘”一句,诗人将自身置于天地之间,强调了个人在宇宙中的渺小,同时也暗示了对自身存在价值的反思,似乎在说即使在广阔的天地间,个人的记忆也终将被遗忘,但内心的感慨却难以抹去。
“百年存没真吾事,万古纲常只此堂”两句,诗人将人生的短暂与永恒的道德准则进行对比,指出个人的生命虽短,但遵循的道德规范却是永恒不变的,如同这“养思堂”一般,成为道德传承的象征。
“涕泪总深收岂易,斑衣未破舞须长”描绘了孝道的实践过程,泪水的流出不易控制,斑衣未褪,说明孝行的持续与深入,需要时间的积累,不能轻易停止。
最后,“可知本分无穷意,大舜曾参孝子常”总结全诗,引用大舜和曾参的例子,强调孝道的深远意义和持续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孝道的精神都是永恒不变的。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道德观念以及历史典故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于孝道、纲常伦理的深刻理解和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其对人生短暂与道德永恒的辩证思考。
深谷有郁林,繁城多芳躅。
盛衰各有故,所分在显伏。
不见城头树上乌,巢有八九雏。
高栖远啄身乐妻子腴,智则不足灵有馀。
曾噪将军树,又集大夫居。告人凶吉,亡己安危。
世人自福不汝德,世人招祸则汝责。
吁嗟汝乌何不呼雏辞南飞去北,从今勿攫道傍肉。
续弦断竹,世上机关备险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