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公昔讲支离学,堂上无容坐客毡。
往日衣冠今尚否,经春几席自萧然。
谈间精义门人记,身后清风嗣子传。
一纪宦游寻旧社,空将感涕洒尘编。
支公昔讲支离学,堂上无容坐客毡。
往日衣冠今尚否,经春几席自萧然。
谈间精义门人记,身后清风嗣子传。
一纪宦游寻旧社,空将感涕洒尘编。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对已故明静师支离堂的追忆和感慨。首句“支公昔讲支离学”描绘了支公(可能是指支遁,东晋时期的高僧)在堂上讲授深奥学问的情景,而“堂上无容坐客毡”则暗示了当时的学术氛围严谨,座位紧张。接着,“往日衣冠今尚否”表达了对昔日师长风采的怀念,以及时光流逝的感叹。
“经春几席自萧然”进一步渲染了课堂的寂寥,即使经过一个春天,那曾经热闹的讲席也只剩下清冷。诗人通过“谈间精义门人记”回忆起师徒间的精妙讨论,这些深刻的教学内容被弟子们铭记在心。“身后清风嗣子传”则赞美了师德如清风,影响深远,弟子们将其传承下去。
最后两句“一纪宦游寻旧社,空将感涕洒尘编”表达了诗人自己在外为官多年后,重访旧日师门,却只见物是人非,只能将感怀之情寄托于笔墨之间,洒在尘封的书籍中,充满了对师恩的深深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对师道的敬仰和对过去的追思。
宝楼香殿隘空山,都谢茨亭竹石间。
静有客棋真掩映,悄无僧话更清閒。
漫浪归来六换秋,又携书剑入皇州。
得些湖海元龙气,作个山川司马游。
奔走客城因念脚,勾牵时事上眉头。
中朝满目皆知己,还有篇诗遣寄不。